交叉污染和過敏原:如果無法避免,那么管理它們!

作者簡介
Nuno Soares:自1999年從事食品行業以來,憑借專業經驗一直擔任生產質量經理一職。Nuno與他的團隊以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更安全的食品為目標,不斷完善自身技術與能力。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理念愈發深入人心,Nuno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也會受邀參加一些研究出版的活動。
□ Nuno Soares

近年來,食品工業界特別強調食品過敏原的篩查,這不僅是新的立法或更新了法律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因為該問題對消費者和媒體的影響日漸增長。在食品過敏原問題上,交叉接觸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不加以避免,過敏原可能會將某種未在標簽上標明的污染物帶入食品,并可能引起某種過敏反應。美國農業部(USDA)的報告顯示,未聲明過敏原是2016年食品召回的主要原因,約占所有案例的20%(34/122)。在加拿大食品檢驗署同一時期的食品召回和過敏警報清單中,105項都與過敏原有關,占通報總數的66%。食品過敏原警報和召回的發生率是全球性的,一項研究對比了4年間(2011~2014年)來自歐盟(RASFF)、英國(FSA)、愛爾蘭(FSAI)、美國(USFDA,USDA-FSIS)、加拿大(CFIA)、澳大利亞和新西蘭(FSANZ)等國因為過敏原而導致的食品召回事件,如表2所示。

在參考了“GFSI—食品安全倡議”的食品安全計劃后,如BRC、IFS、SQF和FSSC 22000(ISO 22000:2005+ISO/TS 22000-1:2009+FSSC附加要求)體系等,發現交叉污染和過敏原都越來越受到關注。例如FSSC 22000體系,其最新的更新方案(于2017年1月更新)引入了一整套用于管理過敏原的附加要求,當把所有食品安全計劃中有關交叉污染和過敏原管理的內容放在一起時,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種類似的方法。
在所有食品安全計劃中,交叉污染在設計、儲存和產品流通中都有論述。盡管在ISO/TS 220002-1:2009體系的存儲要求中(第5.7條——食品、包裝材料、配料和非食用化學品的存儲)沒有使用“交叉污染”一詞,但所有預防交叉污染的原則在其中都有所呈現,比如:設施應提供防塵、防冷凝、排水和防其他污染源的保護條件;存儲區域應將原料、在制品和成品隔離開來;存儲區域的實際應考慮到能夠進行維護和清潔,防止污染和盡量減少變質。

當涉及過敏原而不是交叉污染時,“交叉接觸”這一術語被諸如食品過敏研究與教育組織(FARE)和食品安全預防控制聯盟(FSPCA)等組織采用。據FARE解釋,當一種食品與另一種食品接觸且它們的蛋白質混合時就會發生交叉接觸,當過敏原從含有過敏原的食品無意間轉移到不含過敏原的食品就會發生交叉接觸。

相關熱詞搜索:過敏原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