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食界之變化——食品行業的變化與發展
農業:農產品合格率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成未來趨勢
合格的農產品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今年,農業部從5個方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產地環境治理,強化標準生產,推動綠色生產;嚴格投入農產品質量監管,開展專項整治,強化全程監管;繼續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縣創建;加快推進追溯體系建設;充實監管隊伍,切實提升監管能力。
1月,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規劃》對“十三五”時期切實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謀劃設計。這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部署,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的配套規劃?!兑巹潯访鞔_提出,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明顯提升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水平,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生態功能得到改善恢復,農業綠色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2月,農業部印發《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提出:2017年,選擇100個果菜茶重點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創建一批果菜茶知名品牌,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有機肥規代化肥的生產運營模式,做到建一批、成一批。力爭用3至5年時間,初步建立起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生產技術模式,構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長效機制。
4月,農業部印發了《關于加快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工作的通知》,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工作主線,加快培育推廣一批綠色生態、優質安全、多抗廣適、高產高效以及特殊專用新品種,力爭到“十三五”末,基本完成新一輪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良種覆蓋率在97%以上,品種對農業提質增效的貢獻率超過50%。要在現有品種基礎上,品種優質率提高10%以上,節水5%以上,化肥用量減少1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15%以上。
6月,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開始施行。新《條例》增加了農業主管部門“農藥登記試驗備案”和“登記試驗監督管理”職能;負責調查統計農藥銷售、使用情況,定期及時通報給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建立農藥生產、經營誠信檔案,并予以公布;對無證生產經營、制售假冒偽劣農藥等違法行為在原有處罰措施外,提高了罰款額度,負責建立“黑名單”;對已登記農藥進行風險評估等工作。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王廣德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連續5年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合格率達到97.6%。
乳業:嬰幼兒奶粉市場大洗牌,低溫高端酸奶成盈利方向
健康中國,奶業先行。1月,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作為奶業五年發展期間的規劃綱要,其針對上游養殖業、下游加工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具體的發展目標,為發展中的奶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兑巹潯诽岢鰪娀瘚胗變号浞饺榉郾O管、嚴打違法添加行為、打造國產乳品品牌等措施,以保障優質安全乳品有效供給,加快建設現代奶業。
按照2016年10月實施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要求,每個企業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共9種產品配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陸地區有103家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這些企業擁有近2000個配方。按照新規,未來會剩下600個左右,三分之二品牌遭到淘汰,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11月6日,食藥監總局已批準523個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申請。嬰幼兒奶粉企業距離監管層規定的2018年1月1日注冊截止的日期越來越近,嬰幼兒奶粉企業的大洗牌時刻即將到來。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以嬰幼兒配方乳粉為代表的乳制品的監管,實現了“月月抽檢,月月公開”,同時強化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生產體系的檢查力度,使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在整個消費升級過程中,中產擴容和新生代的崛起,使有健康特性的酸奶逐漸成為中國消費者的剛需產品,其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谳^高利潤率以及巨大市場潛力,高端低溫酸奶市場目前已成為乳企爭奪的焦點。
酒類:白酒迎來漲價潮,啤酒求變求生存
2017年是白酒產業深度調整的第五年,也可謂轉折年。經歷5年的調整,以茅臺為代表的名酒增速已經恢復到了2012年調整前的水平。數據顯示,2012年,茅臺酒營業收入為264億元,2016年為388億元,實現逆勢增長。洋河2012年營收172億元,2016年為171億元;2017年上半年,汾酒增長48.29%,茅臺33.24%,瀘州老窖20.6%,成為增長最快的3家白酒企業。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白酒行業產量995.9萬千升,同比增長6.1%,銷量979.1%,同比增長4.3%,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近30%,利潤同比增長44%。經過中秋、國慶銷售旺季,高端白酒價格已在一段時間內趨于穩定,隨著元旦和春節即將到來,白酒行業在淡季蓄勢,改善盈利渠道,再掀漲價潮,53°茅臺酒批發價漲至千元左右,五糧液水晶瓶零售價超過900元,而半年前僅800元左右。
有業內專家表示,白酒行業已經全面復蘇,受益于消費升級。也有人認為,近年來隨著白酒的人力成本、生產費用、運輸費用、營銷費用等,成本上升,白酒價格必然上漲。還有人認為,高端白酒由于對釀造工藝、優質出酒率和貯藏時間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從根本上決定了高端白酒產量的釋放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次高端白酒盡管產量上受到的限制小于高端白酒,但擴產也需數年的準備時間,很難在短期內放量,本輪次高端需求的突然爆發性增長更是放大了其產量端的不足,由此才造成了目前白酒行業尤其是高端與次高端白酒價格不斷上漲的局面。
啤酒行業相對來說并不太樂觀。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啤酒業在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之后,呈現市場趨穩態勢,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啤酒總體消費需求已處于平穩態勢,而現階段我國啤酒產品結構過于單一的局面得到初步緩解。另一方面,雖然國內啤酒產量在下滑,中高端啤酒產品卻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以燕京白啤為代表的中高端啤酒產品銷售量逆市飄紅。
在消費變革的時代,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細分化、個性化,對高品質的追求前所未有的趨向一致。面對消費群體多元化需求的分散與聚合,消費空間正在形成新的分層結構,燕京白啤及其他個性化啤酒的推出,正是啤酒企業迎合消費者思維的一個縮影,更加關注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一方面讓品牌年輕化去適應年輕消費者群體,另一方面則致力于推動個性化、高端化啤酒的發展,適應啤酒品質和品味消費升級的趨勢。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經濟正在擺脫低端競爭格局,向中高端的中國“質造”和“智造”邁進。供給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不僅迎合了品質消費升級,也拉動了新消費,釋放更多需求潛力。
今年3月,中央電視臺發布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數據”顯示,“健康狀況”在消費者心中已經成為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占54.2%;一線城市“教育培訓”方面的消費支出比重最高,二線城市在“健康養生”方面消費支出最多;“旅游”持續3年被受訪者列在消費意愿的首位選項。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數據背后蘊含和透露了影響啤酒消費趨勢的信息:一是目前健康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意味著啤酒產品結構的調整還將進一步深化,以前靠走量的生存模式將被弱化,啤酒與健康的關系以及傳播啤酒優勢文化對行業尤為重要;二是一線城市生存壓力大,因此仍是個性化啤酒產品消費的主力軍,且具備更高的增量空間;三是如果要搭上首選消費意愿——“旅游”的快車,那么,啤酒產品的便攜化和小型化包裝將是必要條件。
啤酒消費升級和進口啤酒的涌入讓國產啤酒企業受到沖擊,但也帶來啤酒行業的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從鮮啤、純生到白啤,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品類的細化、多樣化成就了民族啤酒品牌的與時俱進。
從2011年-2017年間,我國的葡萄酒行業整體來說,無論是張裕、長城還是威龍、莫高,都有所下滑,進口葡萄酒雖然增速幾經波折,現在趨于平緩甚至略有下滑,但整體增速還是在15%左右,而且預測今后五年也還是維持在這個增速左右,所以這對國產葡萄酒形成了很大沖擊,國產葡萄酒壓力也較大。
飲品:健康營養多元混搭,產量效益雙雙上漲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飲料行業已從過去方便、好喝逐漸進入到營養、健康的迭代,尤其隨著《國民營養計劃》的發布,果蔬與植物蛋白飲料營養健康的屬性也將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由天然原料制作而成的果蔬汁及蛋白飲料因其自帶的健康屬性已成為人們的關注點之一。在天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果蔬與蛋白飲料的營養價值、增強產品功能性、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成為行業發展趨勢。
在中國,益生菌的認知及其對應功能的市場需求高漲。有數據顯示,益生菌在中國1—3線城市的認知率達72%,益生菌食品飲料在中國1—3線城市的認知率達70%,益生菌膳食補充產品在中國1—3線城市的認知率為20%。中國以消化健康為主要定位的市場規模2016年達322億元,年平均增速18%。
今年1月份至9月份,飲料產量增幅和銷售收入分別回升到5.44%以上和4.95%以上。從今年前9個月的數據看,每月產量的增幅多數都高于過去兩年。專家分析指出,這主要得益于國家GDP和社會環境的趨穩。2017年,從銷售收入分析,包裝飲用水略微領先。59%的飲料市場被包裝飲用水、果蔬汁飲料、蛋白飲料近乎于“三分天下”,23%被碳酸飲料和固體飼料占據,以茶飲料領銜的其他6類飲料產品瓜分了剩余的18%。從產量分析,包裝飲用水占比持續擴大,從2014年的46.87%一路上漲至現在的52.41%。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碳酸飲料市場在日益萎縮。飲料市場經過碳酸飲料、水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等發展,碳酸飲料的市場被不斷擠壓,其市場空間發展受到了抑制。近兩年因為健康理念的推廣,不少消費者已經把以可樂為主碳酸飲料列入了“黑名單”。在市場上,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為代表的碳酸飲料業務均出現增幅下跌、市場萎縮的現象。但具有創新點,又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碳酸飲料還有快速增長的空間。2017年百事推出的巴厘島藍色可樂,實際上是藍色可樂加入了更多的色素及添加劑,喝完后舌苔都是藍色的,但是憑借高顏值包裝及酷酷的顏色,竟成為2017年的流行可樂、網紅可樂。一些跟風模仿的國產品牌,也趁機大賺了一筆,可見碳酸飲料并非市場下滑,創新類產品依然銷量火爆。
茶葉:迎來最好發展機遇,品牌消費趨勢凸顯
歷經數十年的飛速發展,中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茶行業也傳承創新、與時俱進,但價格不透明、品質良莠不齊等種種問題限制著中國茶業的發展,也讓茶葉與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茶葉作為中國文化和經濟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中國茶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尤其是今年,困擾中國茶企特別是烏龍茶企26年之久的“稀土超標”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國家衛計委于2017年4月14日正式頒布GB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其中規定:不再為包含茶葉在內的食品設置稀土限量標準,這將為茶葉出口破除壁壘,為茶企發展解除桎梏。預計今年全年,我國茶葉市場消費量將達到187萬噸,消費額2280億元。
在茶葉品類上,綠茶在保持半壁江山的主體地位同時占比略有萎縮;黑茶是近幾年茶葉消費市場的熱點茶類,擴張迅速,內部多個名茶產品和“一帶一路”淵源深厚,與未來茶葉市場宣傳熱點緊密貼合,具備持續的后續發展動力,已躍居成為市場第二大茶類;紅茶在短暫降溫后重新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市場份額繼續擴增,傳統名茶與創新產品攜手拉動增長;烏龍茶以產品結構內部調整為主;另一熱點產品——白茶繼續高速發展;茉莉花茶市場基本穩定。

茶葉市場總體年銷售額中,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安吉白茶等傳統標桿名優茶憑借消費者心目中高認知、高認可和優勢,加之較同的媒體曝光度,售價繼續走高,普遍增長15%—20%,市場銷售額增加接近兩成,實現1872億元;非品牌茶葉市場銷售額為276億元,茶葉品牌消費格局更加穩固。從網易嚴選到“小罐茶”再到小米“平仄茶葉”,大量跨界資本涌入茶葉行業,伴隨而來的是全新的經營思路。新的經營模式雖然銷售規模有限,但小業態各具特色、亮點頻出、靶向性強,搭配組合構建起市場發展中的新氣象。
方便食品:觸底反彈行業回暖,創新注重健康營養
以方便面、冷凍調理食品、米面制品等為主體的中國方便食品行業,在歷經多輪淘汰和洗牌后,已成為我國食品工業的重要板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2017年是中國方便食品行業形成產業規模后的第25年,也是行業在歷經5年連續下跌后,筑底回升的關鍵節點。
在今年的方便食品大會上,方便面行業的創新產品成為一大亮點,天然配料、面體創新、食用方式增多等成為轉型主要路徑??祹煾档腄IY面、統一的臺式半筋半肉牛肉面、相拌一城上海蔥油拌面等產品,無不凸顯出主要品牌企業從面、湯、味、料多個方面開展創新,贏得了與會嘉賓、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方便食品行業年度創新產品,是每年方便食品大會上最引人關注的活動之一。從今年參評的產品可以看出,降油、調料包的天然配料及減鹽等產品路徑直奔健康主題,成為各方便食品企業博弈的焦點。
具體來看,從2017年報送的創新產品中可以看出,60%以上的方便面為非油炸面,降油趨向鮮明;調味包以頭香為主的“工業味”大幅降低,增加了對天然配料及大塊脫水蔬菜的應用;各企業已開始了減鹽行動;面條的形態體現了中華面食文化的傳承,蕎麥面、土豆面、刀削面、二細、韭菜面、米粉等,各種具有健康內涵的雜糧掛面及多種形態面條的工業化創新,豐富了方便食品的品種?;蚴遣煌L味、異域風情的產品,或是回歸家庭廚房,在體現方便的同時,更多地加入了安全、健康、趣味的親情和時尚內涵。
行業內創新發展的同時,消費環境的變化和新興網絡渠道的快速崛起,也為方便食品行業搭載消費升級快車提供了強勢助力。阿里巴巴大數據發布的《2017線上方便面相關消費系列研究》顯示,2017年線上方便面銷量較2016年同期增長迅猛,年增長率上升157%,中國品牌貢獻力度最大,增速高達311%。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行業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21)“知假打假”讓整個食品行業陷入安全危機
- (2014-10-24)移動時代給食品行業帶來的“利”與“弊”
- (2014-12-11)食品行業開始面對“新常態”
- (2015-01-08)2014食品行業“雙十”評選結果
- (2015-07-17)沙龍回放: 進口食品合規性風險分析及控制措施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