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還是沒有攝入足量的Omega-3
□ 美中健康產品協會 供稿
Omega-3,中文稱“歐美加3”、“歐米伽3”,為一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常見于深海魚類、海豹油和某些植物中,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在化學結構上,Omega-3是一條由碳、氫原子相互連結而成的長鏈(18個碳原子以上),其間帶有3~6個不飽和鍵(即雙鍵),因其第一個不飽和鍵位于甲基一端的第3個碳原子上,故名Omega-3。Omega-3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需要通過飲食進行補充,同時也是人體合成各種荷爾蒙及內生性物質必要的營養素。因此,長鏈Omega-3脂肪酸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深海魚是此類脂肪的良好來源,但僅知道這些還不足以優化人體對Omega-3的攝入。
對美國和德國成年人飲食營養成分的交叉調查發現,參與者雖然知道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來源,以及這些健康脂肪的益處,但也許是因為可感覺到的Omega-3狀態與實際狀態無關,所以99%的參與者仍因缺少Omega-3攝入而處于可能引發中等或高危心血管疾病的狀態。來自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參與者的平均Omega-3指數(N3I)為4.3%;另外,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斯大學與普渡大學團隊合作,在德國5個城市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德國參與者的平均N3I為5.5%。
感受到Omega-3的存在狀態
普渡大學的研究領導者營養科學系副教授Regan Bailey表示:“那些認為自己攝入足夠Omega-3的人,其實本身的Omega-3含量還是很少,他們與知道自己攝入不足的人相比沒有什么不同。”她補充說,“我認為大多數人都知道營養很重要,健康飲食很重要。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甚至知道自己應該吃什么,所以他們正確地將魚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但是,其中仍不乏認知與攝入脫節的人。”
Bailey推測:“人們可能吃了Omega-3含量少的魚(魚的Omega-3含量取決于魚的飲食,食用大量藻類的魚比以玉米為基礎飲食的魚含有更多的Omega-3),再就是人們雖然攝入很多核桃、亞麻以及一些Omega-3含量較多的植物,但這些食物中的Omega-3難以有效轉化成人體內所需Omega-3,因此,人體內Omega-3含量仍然不足。”Omega-3指數(N3I)是用來評估Omega-3的存在狀態,它是指紅細胞(RBC)膜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的總和。目前,N3I經驗證可作為反映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生物標志物,同時被確定為影響冠心?。–HD)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然而,公眾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到N3I是Omega-3狀態測量的指標。Bailey解釋道:“有人建議說每周吃兩次魚可以保證人體的Omega-3狀態達到最好,但是沒有真正的劑量實驗驗證這一點。”
提高大眾意識
許多醫生可能也不知道N3I是影響心臟病和冠狀動脈硬化發生的重要因素。Bailey表示,提高公眾對Omega-3攝 入不足的認識是她聯合許多學術科學家和醫生一起建立全球健康和營養聯盟(GNHA)的原因之一。GNHA希望通過參與外聯媒體活動來實現其目標,并計劃未來通過努力來促使大眾意識到攝入維生素D的重要性,最終提升大眾對其他關鍵營養成分的理解。
Bailey建議,人們通過正確的飲食達到最佳的Omega-3狀態,不過她承認,這并非對每個人都實用,因為生活中有食物過敏或素食主義者及不想吃魚的人。因此,食品生產商可以在補充品和一些強化食品中添加藻類作為的Omega-3主要來源。此外,對于計劃把膳食補充劑作為Omega-3來源的人,Bailey還提出了一個建議,即不要空腹吃Omega-3補劑,而是要和飯一起吃,因為人們利用需要食物中的脂肪來吸收補劑中的脂肪。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