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齊聚京城 共議食藥安全謠言治理

2017-08-24 10:25:02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本刊記者 吳傳東

  7月22日,第三屆“食藥安全新聞傳播與謠言治理”青年學者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該論壇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指導,由食品藥品安全新聞傳播青年學者聯盟、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主辦。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出席了論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論壇為傳播載體的食品安全謠言此起彼伏、屢禁不止。會上,來自相關政府主管部門領導、食品藥品安全新聞傳播青年學者聯盟核心成員、食品企業與辟謠平臺相關人士就食品謠言的形成原因、內容特征、傳播模式、社會危害與預防措施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孫少晶教授指出,社會化媒體的盛行對食藥安全傳播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謠言信息傳播呈現日?;h題、故事化導入、數據化支持、專家化名頭、社會化傳播等特征,食品謠言傳播存在“逆火效應”等深層原因。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洪忠的“2017我國網民的食品安全信任與食品謠言調查”報告顯示:一方面,網民對于國產食品安全的信任度為3.43(5分制),呈現顯著提升的趨勢,與進口食品安全信任度(3.46)基本持平。甚至在某些特定品類,例如國內糧食制品及蛋類,消費者對國內食品的安全信任度反超國外同類產品。另一方面,網民鑒別食品信息真偽的平均正確率為52.4%。大多數人能夠鑒別半數以上的食品謠言。在塑料紫菜、大米等多次被媒體和政府部門辟謠的信息上鑒別力最高,表明了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治理網絡食品謠言上取得的積極成效。但在轉基因食品、日本輻射海鮮和鮮蝦體內寄生蟲的食品謠言信息上,網民中仍然有無法判斷或判斷錯誤的情況,說明對公眾仍要加強食品科普教育。對于開展謠言治理工作,政府、企業、媒體紛紛支招,提出諸多建設性對策及意見。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指出,為了降低食品安全謠言可能對公眾帶來的恐慌情緒,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不斷加強預防式科普宣傳,注重將信息公開和政策解讀同步推出,有效避免了謠言的進一步滋生。去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共發布500多條科普知識、辟謠信息。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食事藥聞”特意開設“你問我答”欄目,定期回應網友提問。今年4月,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官網又出重拳,連續發布4批20個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內容涉及謠言傳播軌跡、媒體辟謠情況以及謠言危害等,進一步提高了公眾對謠言的免疫力。

  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管處李村楊介紹,作為中國互聯網史上第一個由管理部門、行業組織指導,利用大數據結構方式提升媒介素養為主旨的辟謠平臺,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利用了涵蓋網站、報紙、電臺、電視、社會組織,建立起了融合新媒體、傳統媒體的綜合辟謠機制,該平臺的辟謠數據量已超過100萬條,為網民核實、驗證謠言提供了便利。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上海辟謠平臺)記者鄭子愚分享了上海辟謠平臺在食品安全辟謠方面的實踐經驗,他建議建立一套成熟的謠言觸發機制,設定食藥安全關鍵詞,當含有關鍵詞的傳言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傳播達到一定數量時,自動觸發預警,提醒相關專家和辟謠平臺關注,并判斷其是否屬實。

  河北金沙河面業質管部經理魏永杰認為,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守法經營,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各項要求,保證產品質量、食品安全。企業同樣是辟謠第一責任人,要主動捕捉可能對行業有影響的食品謠言信息,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謠言信息;對謠言發現一起打擊一起,早打、打小、打苗頭,第一時間打擊和控制,處理得越快效果越好。

  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指導下,2014年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30名新聞傳播青年學者發起成立了“食品藥品安全新聞傳播青年學者聯盟”。三年多以來,聯盟組織召開了多場青年學者沙龍和論壇、食藥安全傳播案例研討會,激發了高校青年師生參與食藥安全新聞傳播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熱情,形成了食藥安全政府信息公開現狀、微時代的食藥安全信息傳播、媒體規范與謠言治理等多項研究成果,并向社會推出了《2016食藥安全新聞報道服務手冊》,促進社會各界、媒體科學認知食藥安全,推動社會共治。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京城 謠言 學者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