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總局多方聯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

2017-04-21 15:10:46 來源: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4月17日,食藥監總局召開“多方聯動有效治理食品謠言通氣會”,研究食品謠言治理良策。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就當前食品謠言的危害、成因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她表示,治理食品謠言一定要下重拳,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讓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人士、企業、新聞媒體和公眾形成合力,“五位一體”擊碎謠言,形成全鏈條立體式的治理模式。

 

 

顏江瑛說,目前食品安全總體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在逐年增強。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食品安全領域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建立協同合作機制,及時打擊食品謠言傳播。”顏江瑛介紹,食藥監總局與國家網信辦、農業部、質檢總局聯合新華網成立“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及時發布相關辟謠及科普信息,積極引導公眾走出食品安全認知誤區。

 

會上,新華網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食品辟謠聯盟”旨在整合各界力量,聚合資源,主動、集中打擊食品謠言。以凈化網絡環境、肅清網絡食品謠言、促進中國食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為己任;關注食品安全、傳播科學知識、維護食品行業形象。截至目前,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共發布65條權威辟謠信息,邀請200余家(次)媒體參與食品辟謠活動,發布及轉發相關食品科普信息累計1000條。

 

據了解,2017年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將在6月底開展。顏江瑛表示,宣傳周期間食藥監總局將組織食品安全辟謠日活動,舉辦“中國食品安全辟謠論壇”,邀請監管人員、科普專家、媒體記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探討食品安全謠言綜合治理。

 

對于如何有效防控和治理食品謠言?在通氣會上,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認為,治理食品謠言必須加大辟謠力度,“因為辟謠力度越大,謠言輿論場的凈化速度就越快。而快速、精準的辟謠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

 

“食品謠言泛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謠傳謠者利用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蓄意編造、偷換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誘導消費者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費者又常常缺乏科學判斷。”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蘇婧分析說,眼球博弈是謠言傳播中傳者動機最多的一類,以自媒體和網絡媒體為主,為追求“10萬+”制造噱頭,一些舊謠言往往會改頭換面后又重新像“流行性病毒”一樣,通過不明真相的“感染者”擴散傳播。

 

數據顯示,網絡謠言中與食品有關的占45%。食品安全謠言具有有意編造、別有用心、偷換概念、混淆視聽、舊聞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擾亂了百姓的消費判斷,損害了行業發展,影響了我國的國際聲譽。

 

顏江瑛說,近年來,食藥監總局堅持把信息公開擺在重要位置,不斷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壓縮食品謠言生存空間。通過在總局官網增設“科普知識”專欄和“辟謠平臺”,建立120個信息發布欄目、4個互動欄目。目前,信息公開已逐漸制度化:食品藥品安全抽檢信息現在已經做到了“周周抽檢、周周公開”。

 

此外,為降低食品安全謠言對社會公眾帶來的恐慌,食藥監總局還大力開展食品科普宣傳。加大官方網站和 “兩微一端”傳播力度,與新媒體合作,促進信息傳播多元化,推動監管信息共享。開展預防式科普宣傳,注重將信息公開和政策解讀同步考慮、同步推出,通過配發專家解讀和小貼士等方式,用媒體、公眾看得懂的語言進行政策解讀。

 

會上,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以及業內專家學者就如何治理當前食品謠言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者一致認為,治理食品謠言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形成全鏈條立體式的治理模式。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謠言 總局 主體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