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食品行業風云變幻

2016-12-21 10:07:26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本刊編輯部

  2016年即將過去。這一年,食品行業又是一番浮浮沉沉。起起伏伏間,總是伴隨著產業的蛻變,蟄伏之后的生命力開始破繭新生,在新生中崛起。

  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去庫存

  2016年,國家在內蒙古和東北三省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將以往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供求關系靠市場調節,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

  農業部下發了《全國種植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并整合了35億元資金重點支持玉米結構調整,用于“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補助,目的是讓改種青貯玉米、大豆、飼草等作物的農民收益與過去種籽粒玉米的大益基本相當。

  據初步統計,2016年東北地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同比減少2300萬畝以上,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國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從9月份開始,將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恢復至13%,有效增加玉米消費。

  如果說地租價格下降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個利好,那么在新機制下,加工企業開工率提高,利潤空間增長,則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二個利好。而玉米價格下跌,也使以玉米為飼料原料的養殖業成本大大降低。

  乳業:重振國產奶消費信心

  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奶業的成長由快車道轉向慢車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嚴重挫傷了消費者對國內乳制品質量安全的信心,尤其是在嬰幼兒奶粉上,國內消費者寧愿高價選擇國外品牌,加上境內外媒體過度炒作,導致廣大消費者對國產乳品信心不足。同時,國外乳品大量涌入,致使我國乳業面臨內憂外患的處境。因此,整個行業開啟了質量、監管和消費信心重建的“重振之路”。

  2008年以來,國家相繼頒布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的通知》《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等系列監管措施,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6》數據顯示,以伊利、三元、君樂寶、飛鶴等為代表的中國奶業前20強乳制品質量、銷售額目前分別占全國的51%和54%,其生產設備、加工技術、管理運營可達到國際水平。其中,伊利進入世界乳業8強,君樂寶奶粉通過全球食品安全標準頂級認證,飛鶴乳業、現代牧業獲得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

  酒業:高端低端冰火兩重天

  白酒產品經歷了黃金十年、行業寒潮之后經過不斷調整,2016年市場回暖,高端白酒價格從谷底回彈,多數白酒上市公司出現整體回升。以茅臺為例,從2016年7月中旬開始,茅臺全國一批價和終端價就一直上漲,目前全國市場一批價穩定在1000元左右。在“1212天貓年終盛典”活動中,茅臺官方旗艦店已實現銷售3000萬元,銷售出茅臺酒13.5噸,僅用7分鐘,就實現銷售1000萬元,在酒行業商家中排名第一,酒品牌廠商中排名第一。今年1至8月,貴州茅臺完成白酒產量69400噸,同比增長25%,其中茅臺酒3.6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08億元,同比增長15%;完成增加值277億元,同比增長13.9%;利潤總額164億元,同比增長6.7%;上交稅收98億元,同比增長23%。與之相對的,低端產品百家爭鳴,競爭進入白熱化,企業生存艱難。業內分析認為,白酒行業的回暖或許只能稱作是一場高端酒的翻身仗,未來中端產品可能成為我國白酒下一個快速發展的主要戰場。

  近年來啤酒行業產銷持續不振,從數據上看,2014年啤酒產量下滑了0.96%,2015年下降比例為5.1%,2016年8月啤酒產銷量出現了4.1%的增長,結束了連續20多個月的下滑,9月份再次出現增長,預示著調整期正在接近尾聲。品種多樣的國外啤酒近年來進入國內,也擠壓著國產啤酒的生存空間,行業洗牌加劇。

  當前,我國產業結構正在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國內啤酒的高端化路線卻愈演愈烈。面對國內啤酒市場高端產品風起云涌的現狀,有業內專家認為,未來整個啤酒產品的結構,應該是從金字塔形向橄欖形過渡,低檔萎縮、腰部增加、高端部分繼續拉長。

  飲品業:在低速運行中蓄勢待發

  近年來,國內飲品業一直不太景氣,據悉,從2014年的13%,到2015年的4%,增長率下跌70%,飲品業整體增長乏力。2016年,飲品業依然沒有擺脫增速下滑的境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飲品業總產量為8979.5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80%。其中碳酸飲料和果蔬汁類及其飲料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2.76%和1.51%。受大健康概念及健康意識提升的影響,未來在全球市場碳酸飲料仍會下滑。

  而近年來,消費者對維生素、蛋白質、膳食纖維的需求提升,功能性健康飲品廣受歡迎;清淡、無糖或少糖的飲品也讓年輕消費者愛不釋手??傮w來看,飲品行業的主流消費者已從過去的70、80后轉變為90、00、10后,品牌年輕化、時尚化成為發展掣肘,企業依據消費者的需求拿出創新產品才能夠獲得無限可能。

  餐飲業:利好政策促行業發展

  2016年,政府部門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切實保障餐飲行業科學可持續向前發展。

  2月2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整合調整餐飲服務場所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決定》,提出取消地方衛生部門對飲料館、咖啡館、酒吧、茶座4類公共場所核發的衛生許可證,有關食品安全許可內容整合進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一家許可,統一監管。這項改革涉及全國243萬家餐飲企業和1445萬從業人員,有利于切實為企業松綁減負,有利于鼓勵創業、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增長。

  3月,商務部發布《關于推動餐飲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5年的時間,培育一批連鎖化、品牌化餐飲企業,基本形成以大眾化餐飲為主體、區域布局合理、城鄉協同、各業態協調的發展格局,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的餐飲服務體系。

  隨后,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較大幅度下調收費水平,進一步降低商戶經營成本,改善商戶經營環境,擴大消費。調整后的政策于今年9月6日起正式實施。

  5月1日起,餐飲行業被納入營改增范圍,一般納稅人稅率調整為6%,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的綜合征收率為3%。截至目前,大多數餐飲企業正處于適應新稅制的磨合階段,但也逐步切實感受到“營改增”所帶來的減輕稅收負擔的利好,并促使餐飲行業科學規范發展。

  經歷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行業洗牌、檢驗沉淀后,全國餐飲市場由迅速回暖逐漸走穩趨緩。大眾化餐飲體現出強勁的生命力,特色餐飲、休閑餐飲、農家樂、度假旅游等新興業態極具市場需求空間,發展潛力無限。多元化多品牌積極拓展市場,“小而精”門店深受歡迎,社區餐飲、老年餐飲發展境地略顯尷尬,目標消費群體具有需求碎片化、多樣化的特點,要求精準式服務,且人數眾多并不斷增長、消費周期較長。因此,在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指導下,在適度擴大需求的同時,餐飲企業需滿足以大眾化餐飲為主體的多層次、多樣化消費結構,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在更高層次上推進餐飲消供需矛盾的解決。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行業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