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株洲市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2016-10-13 15:34:38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周熙 株洲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摘 要:本文介紹了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闡述食品安全形勢及其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提出完善株洲市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措施。
    關鍵詞:食品檢驗檢測 體系 現狀 對策
    食品檢驗檢測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食品的衛生、質量安全進行系統的檢測與評價。其在食品質量安全評價、市場監管和產品貿易等方面,擔負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任務,對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提高食品生產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通過闡述株洲市食品安全形勢及其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探討其體系中的不足,并提出對策,以期對健全食品檢驗檢測體系有所裨益。
    1 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現狀
    1.1 基本情況
    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由生產加工企業自檢、社會中介檢驗機構接受委托檢驗和政府部門監督抽檢構成。目前,由于企業和社會中介檢驗能力較弱,所以食品檢驗檢測主要是政府部門檢驗檢測機構進行。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現已基本建立了以食藥、質檢、農業、衛生、商務、糧食等行業主管部門為主體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我國最早開展食品檢驗檢測的機構主要是各級衛生防疫站,隨著新一輪的機構改革,食藥部門承擔著食品生產、流通環節的食品檢驗檢測;質監部門承擔食品相關產品的檢驗檢測;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承擔進出口食品的監督抽檢和接受食品出口企業委托檢驗;衛生部門承擔著風險監測;農業部門承擔農產品質量檢測。
    1.2 存在問題
    1.2.1 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食品相關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共4級標準,其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均有1000余項。我國現有的食品安全標準在實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問題,如質量標準、檢驗檢測標準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另外,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和發達國家及國際組織相比接軌程度不夠,從而影響到國內標準在國際上的可信度。
    1.2.2 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不高
    從較早的“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辣椒中添加蘇丹紅”到近年的“白酒中檢出塑化劑”等食品安全事件來看,往往是國外研究機構首先檢出并提出警示,這充分暴露了我國在一些前瞻領域和關鍵技術方面的落后。我國食品檢測技術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快速篩選檢測技術不成熟、超痕量分析等高技術檢測手段缺乏;市場急需的快檢方法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現有的速測法存在靈敏度不高或者特異性不強等問題,可以說是“快速不準確,準確不快速”。
    1.2.3 監督環節不完善,過程控制不到位
    當前我國對食品全面的監管還存在監督環節不完善的問題,重“尾”輕“頭”,無法達到源頭控制的作用。從監管環節來看,目前對食品監管的重點放在最終產品監督上,對過程控制還不夠重視。從監管對象來看,管理檢查的大都是好企業,沒有人愿意監管不合規范的企業,分散農戶的食品監管問題更是無人問津。從檢測主體的角度來看,目前從檢測結果來看,其檢測能力與社會的廣泛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對食品的有毒、有害物質添加及其農、獸藥殘留等方面的安全類檢測不到位。有些地方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忽視對這方面的檢測,造成食品檢驗檢測環節上的脫節。
    2 株洲市食品安全形勢及檢驗檢測體系現狀
    2.1 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現狀
    近幾年來,因茶油苯并芘超標、鎘大米、瘦肉精中毒和其他化學物質殘留超標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在廣東屢屢遭遇曝光的攸縣大米鎘超標,引起了民眾、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出現這些突發性食品安全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株洲市食品安全監控技術水平不高,缺乏安全預測研究,對食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難以有效控制。對于目前一些公認的重要食源性危害,檢測技術和能力存在空白或不完善,缺乏科學快捷處理應急事故的有效手段。另外,檢驗技術人員數量的嚴重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問題食品的及早發現。
    為有效應對社會民眾對于食品安全的擔憂,國家正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為民眾的飲食健康提供保障。2013年,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隨著新一輪的體制改革,株洲市食藥局在株洲市政府、編辦和財政局等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把加快全市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作為近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啟動市、縣兩級食品檢驗機構能力建設,正在積極建設市級檢測中心、區域檢測中心和縣級所,并在加強培訓完善制度以及信息網絡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市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初現雛形:株洲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先后由國家發改委、省、市兩級財政投入資金約2000萬元,已完成株洲市食品檢驗中心的建設;通過了24大類500多種食品、1200多個食品參數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可以開展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違禁化學品、生物毒素及微生物等檢測,能力建設躋身全省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前列;攸縣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首批區域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建設試點縣市,預計項目總投資約1000萬元;醴陵市已基本完成建設并開展檢測工作,城市四區和大型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也將設立食品快檢室。
    2.2 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2.2.1食品行業整體素質較低
    株洲市現有食品行業整體素質仍處于較低水平,中小企業和家庭作坊式企業數量眾多,比例很大,不具備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必要條件。目前株洲市有食品生產加工單位一千多家,其中取得食品生產許可(SC)證書300多家,食品加工小作坊600多家,從業人數達2萬余人。人們日常必需品大米、面粉、食用油、飲用水、蔬菜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企業約占獲證企業總數的80%。通過對食品企業的監督抽查,反映出當前株洲市食品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微生物超標嚴重、重金屬污染明顯上升、標簽不規范等。少數企業根本不具備發放生產許可證中規定的環境條件、生產設備及檢測能力。此外,存在少數不法分子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進行加工食品的生產。
    2.2.2 傳統加工工藝的食品安全隱患
    現如今,隨著食品安全科技的發展,傳統加工工藝的食品也不斷被發現具有安全隱患,如早餐面食中使用含鋁泡打粉、油條中的鋁殘留、香腸添加人工色素等安全性問題。
    2.2.3 食品安全監測的新問題
    在近兩年的監測中發現,鮮蛋檢出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環丙沙星;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等甜味劑在飲料類、醬菜類以及蜜餞類食品中存在超標使用;蔬菜干制品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干辣椒、辣椒粉使用硫磺熏蒸等,已對株洲市的食品安全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3 完善株洲市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議措施
    3.1 培育開放的食品檢驗檢測市場
    相關政府部門要建立開放、競爭有序的檢驗檢測市場,消除行業壁壘,以此推動民間中介資本的介入,形成合理規范的競爭機制。民間的中介檢驗檢測機構組織可以為政府的食品監督部門和企業生產經營部門提供相關技術支撐,也可以為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鑒定提供技術服務,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行政職能部門檢驗技術人手不足的壓力。
    3.2 健全檢測標準,提高檢測技術手段
    在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的特點,跟蹤國際食品檢驗檢測技術發展,加強食品檢驗檢測先進技術、方法、標準的研究。重點開發食品質量安全監控中急需的有關安全限量標準中對應的農藥、獸藥、重要有機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違禁化學品、生物毒素等快速檢測技術。同時要有選擇性地研究與研制部分高、精、尖、超痕量的檢測方法、儀器設備,加快研制檢測所需要的消耗品,積極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檢測技術。
    3.3 建立檢測資源和檢測信息的共享平臺,避免重復檢測
    食品檢驗檢測部門要強化職能分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以此來減少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不必要的重復檢測。相關的食品檢驗檢測主體部門要在客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對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進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檢測資源和檢測信息的共享平臺。與此同時,要有專門的部門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數據庫的信息維護,保障信息平臺的時效性,對于不再具備食品檢驗檢測的機構要及時清理并向社會公布信息。
    3.4 健全檢驗檢測網絡,加強制度建設,提升檢驗檢測能力
    力爭用3~5年的時間在全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運行高效、面向社會、資源共享、覆蓋產地環境管理、生產過程監控、市場準入三大環節,執法監督檢驗、社會中介檢驗檢測機構、生產經銷企業連結緊密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通過嚴格資質審核,建立和完善食品檢驗檢測市場的進入和退出制度,推動檢測機構誠信機制建設,形成開放、競爭有序的檢驗市場。加快食品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建設步伐,加大重點檢測項目的攻關力度,不斷提高我市檢驗檢測能力。
    4 結語
    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對于保證食品檢驗檢測工作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株洲市市場經濟高度繁榮的背景下,應該對于目前食品檢驗檢測體系之中存在的問題保持清醒的認識;健全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為株洲市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以提高檢測技術和完善各項制度為基本手段,從而確保株洲市食品檢驗檢測體系能夠不斷的完善,為食品健康安全做出最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健.進一步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J].監督與選擇,2007(1):24~25.
    [2] 黃麗,楊君,劉后偉.關于完善廣東省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09(1):103~106.
    [3] 喬東.關于完善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思考[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5,31(6):64~67.
    [4] 劉國志.淺析我國食品檢驗檢測資源現狀及整合[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05(8):19~21.
    [5] 張永建,劉寧,楊建華.建立和完善我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5(2):14~20.
    [6] 田韋敏.食品檢測技術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7(2):59~61.
    [7] 李春秀.淺析食品檢驗資源的現狀及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3)293.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株洲市 食品檢驗 對策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