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提振實體經濟是安居樂業之本

實體經濟復蘇促進就業
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舊動能趨于消退,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2015年,蓋洛普咨詢公司在對144個國家的18.2萬名成年人進行訪談后發現,2014年全球的平均全職就業率僅26%。
“世界各國都在為提振經濟而努力,一些國家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在短期內穩定市場,但我認為,要徹底扭轉頹勢還得抓住經濟發展動能,從實體經濟入手。”宗慶后認為,發展實體經濟才能解決就業難題,讓人們安居樂業。
宗慶后說,中國從簡政放權入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是提振實體經濟的有效方式,也是拉動內需的另一種體現。站在企業家的立場來看,簡政放權將有利于激發企業的活力。以“降成本”為例,有利于企業改善經營狀況,從而提升員工收入水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他認為,更多就業人口收入水平的提升,勢必會拉動內需,從而進一步提振經濟。
“內需拉動不光靠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更能真正拉升內需。”宗慶后認為,拉動內需最大的潛力在中低收入者,所以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工資水平,讓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轉為中等收入家庭。
一個國家中等收入者所占的比重越大、人數越多,這個國家就越容易實現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經濟增長。在我國,打造“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首先得改變地域不平衡狀態。
娃哈哈在國內有80多個生產基地,國內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讓宗慶后深有體會。他認為,各層次勞動力集聚東部地區促進了東部經濟發展,大學生們也紛紛涌向東部大城市。但西部欠發達地區未來增長空間不可忽視。是否能讓更多勞動力返鄉就業?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提前在西部地區配置相應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這些勞動力在西部的安居就業,將會給當地創造更大的需求,帶動更大的經濟增長。
制造業崗位需有“匠心”
中國消費者境外海淘,讓不少國家發現了機遇。在宗慶后看來,“中國制造”已經與世界各國商品同臺競爭。內需提振對企業的影響力也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宗慶后說,“中國制造”曾經物美價廉,是和當時中國的內需相關聯的,過去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時,大家希望買到廉價商品。企業追求廉價就要盡可能節省成本,商品就不大可能做得精致。隨著中國經濟較快發展,國內居民收入水平已有較大提升,一些企業適應這一變化,供應高品質商品,就贏得了較快的發展。
而要生產高品質商品,就應當追求工匠精神,勞動力素質是重要因素。他提到,就業難題在各國遭遇不同的窘境。“高福利國家的大眾工作積極性低,貧困國家的勞動力技能不高。”宗慶后認為,我國的勞動力素質總體較高,但一些大學生對就業崗位的認識有一定偏差,特別是對制造業崗位的認識,不看好搞技術、下車間。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物美價高,要對“中國制造”有堅定的信心,對成為一名現代工匠有足夠的信心。宗慶后說,制造業技術崗位的重要性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不斷增長的個人收入和內需就是工匠精神的強大保障。
需求變化中捕獲新機遇
宗慶后告訴記者,G20峰會在杭州舉行,一定會讓世界更了解浙江、了解杭州,更了解這里的企業,為各國企業創造更多合作共贏的機會。
宗慶后說,這些年,娃哈哈一直在探索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很多高強度或危險性大的生產環節,都用機器人代替。而且娃哈哈的這些機器人已在危險崗位上試手了。
“但是還不夠,還要進一步開發。自動化生產是當今和未來的方向,必須緊緊跟上。”宗慶后說,B20峰會來的都是世界級知名企業家,他們身處于科技應用和創新技術最前沿,浙商應該提前做好功課,明確企業發展的需求與目標,實現真正的優勢互補。娃哈哈也在尋找機會,實現合作共贏。
實體經濟發展必須圍繞人們的需求變化。宗慶后透露,娃哈哈在堅持主業發展中,從原先的安全食品為主到健康食品為主,跟著市場潛在需求不斷探索新產品的開發,比如用生物工程研發菌種,目前益生菌的生產設備已經正式投產運行。他認為,在內需提升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是一個重要方向。
宗慶后表示,企業只要迎合消費者需求變化,就能找到自己的發展出路, 這也是世界各國提振實體經濟的信心所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7-04-12)展望2017年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
- (2014-07-07)“睿易”助推新興經濟體工業市場持續發展
- (2014-11-26)姚景源:食品行業的好壞不能用百分比來衡量
- (2015-02-26)2014年我國乳制品制造業經濟運行分析
- (2015-06-08)蘭州今年高考經濟明顯降溫 保健品少人問津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