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打造食品藥品最安全城市之一 立法規范網絡訂餐
從昨天上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海正在修訂《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目前,上海市食藥安辦和市食藥監局已牽頭形成《辦法(修訂草案)》。據悉,《辦法(修訂草案)》共分八章98條,與現行《辦法》相比增加了36條,調整和修改了46條。
日前,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十三五”規劃》,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與特大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符合的食品藥品安全現代治理體系,努力使上海成為全國食品藥品最安全、消費最放心的城市之一。
上海三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閻祖強介紹,目前上海全市共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23.2萬戶,其中食品生產企業1531家,食品流通主體17.2萬戶,餐飲服務單位5.96萬戶。
2016年1-6月,全市食藥監部門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21.2萬戶次;查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2607起,罰沒款金額4234.3萬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2%。近三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上海市的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繼續保持有序可控、穩中向好的態勢。
2016年上半年有獎舉報獎勵金額27.7萬元
上海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國率先開通12331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熱線。該熱線開通以來,共受理市民投訴舉報咨詢328126件,其中服務群眾提供食品安全咨詢204053件,食品安全問題投訴舉報按時答復率100%,查實率達67.9%。根據投訴舉報查處了假冒奶粉、火鍋中添加罌粟殼等一批食品安全重大案件。
閻祖強透露,依托12331投訴舉報熱線,今年1-6月共接到投訴、舉報、咨詢51798件,同比增長29.8%。平均辦結時間為17天,按時辦結率為99.7%,所有投訴舉報件均已答復,舉報查實率為63.1%。全市落實食品安全有獎舉報件122件,獎勵金額27.7萬元
滬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注冊企業達17043家
2015年7月,上海在全國率先頒布地方政府規章《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建立了9大類20個品種主要食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目前,追溯平臺注冊企業總數17043家,上傳數據企業總數11713家,上傳數據2597萬余條。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上半年,上海各區縣共查處整治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1.3萬余戶次,其中取締、關停、歇業7903戶次,行政處罰1733戶次,督促辦證并獲許可證1806戶,督促登記備案納管1191戶,督促轉變業態490戶。
加強檢查監管熟食銷售及街邊無證無照攤販
有記者提問炎炎夏日,對于熟食銷售、街邊無證無照攤販如何監管?閻祖強表示,高溫天氣對食品安全是一個挑戰,食物容易變質,如果保存時間、溫度控制不當,會引發變質以后造成病菌產生,引發食物中毒。
上海市食藥監在上周已發了緊急通知,加強檢查。此外,閻祖強告誡所有食品經營特別是餐飲生產等企業,要遵守食品安全法的各項規定,特別是要遵守從5月-10月禁止生食水產品的禁令,像“真螺”一類產品嚴禁在餐飲企業生產加工,杜絕食物中毒的發生。
各區縣跨前一步徹底整治“三不管”地帶
閻祖強表示,今年開始,各個區縣結合“五違四必”的區域環境綜合整治,著力對無證無照餐飲進行整治。
“無證無照餐飲存在的地方普遍在于區區交界處或者是城郊結合部,或者中心城區和郊區縣的結合部,這些地方容易產生‘三不管’”。閻祖強說,但在這次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中,各個區縣都跨前一步,改變了過去整治攤販“打游擊”而后死灰復燃的狀況。這次從上半年統計的數據來看,已經對無證無照餐飲疏堵結合總共有1.3萬家。
五方面著手解決網絡送餐“最后一公里”問題
針對記者提出的網絡訂餐平臺的監管問題,閻祖強表示,這是新業態給監管帶來的新挑戰,一方面互聯網發展方便了廣大老百姓,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食品安全的風險隱患。
上海市食藥監局政策法規處處長傅偉華說,這次地方立法主要從五個方面來規范網絡食品經營的活動:一要建立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備案制度;二要建立網絡食品經營的許可和信息的公示制度;三要明確第三方平臺的管理責任;四要強調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事中事后的管理責任;五是提出了對配送食品管理的衛生規范要求,明確了配送必須要符合法律法規。
閻祖強強調,關于“最后一公里”的送餐問題,送餐人員要依法取得健康證,送餐的箱包等工具必須符合衛生規范,再者必須要遵守有關溫度控制的要求。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8)上海 超市食品無追溯碼將被罰
- (2014-07-07)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草案)征求意見
- (2014-08-18)上海要給螃蟹白菜辦“身份證”
- (2014-08-19)上海將蔬菜、水產品納入信息追溯管理
- (2014-10-20)上海百事可樂采用IFS應用系統實現業務強勁增長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