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根治食品“鴉片”須鏟斷黑色產業鏈
暗藏黑色產業鏈
《食品安全導刊》小編認為,客觀上,罌粟殼買賣已經形成了產、供、銷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罌粟是毒品原料,不僅國家禁止種植,連國際間也禁止流通與進出口。那么,這些罌粟殼,又是如何進入國內市場的?既然這已是某些商家的潛規則,那證明這種現象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有網民表示,從這次通報來看,似乎全是餐飲店,沒有一家批發商。嚴查食品“鴉片”在懲罰餐飲服務企業的同時,還必須順藤摸瓜,嚴懲背后的生產和批發商,打掉罌粟殼銷售源頭,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網民“薛家明”表示,如今電子商務發達,網上購買罌粟殼的通道增加,要想阻止罌粟殼流向餐桌,必須在流通環節加強監管。
提升違法成本
有網民認為,對于食品“鴉片”的監管仍需加強,必須提高執法頻率,提升違法成本。
網民“汶金讓”認為,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等違法行為存在三方面原因:主觀上,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者不顧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則非法逐利;外部環境上,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監督管理打擊力度不夠;思想認識上,一些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違法添加行為的認識有誤區。
“汶金讓”建議,要遏制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這種行為,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讓這種行為的違法性和危害性人盡皆知;二是要嚴打食品違法行為,還公眾一個良好的食品消費環境;三是要加大處罰力度,讓經營者明白,一旦觸犯法律紅線,便會寸步難行,甚至萬劫不復。
網民“張洪泉”建議,監管部門應將食品安全檢查日?;?,通過抽查、暗訪方式進行排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高調處理。同時,要拓寬舉報渠道,發動群眾力量監督違法行為。
網民“blog醉江南”則建議,要建立食品安全監控制度。督促餐館建立健全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安全管理制度,嚴禁采購和使用無合法生產資質以及標簽不規范的調味料和添加劑。此外,必須從嚴、從重、從快處罰食品安全事件的違法主體,并將食品調味料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納入信用體系。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10-31)全國多地查出“鴉片”入食品調料
- (2015-04-23)2015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在北京舉辦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