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 2015年全國食品工業發展
2015年前三季度食品工業情況概述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食品工業生產和食品價格平穩運行。區域經濟發展基本穩定,行業效益情況有所好轉,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工業增加值增速5.1%,工業生產增速緩中趨穩,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低于全國工業增速1.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2.9個百分點。行業經濟效益好轉,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81869.6億元,同比增長5.0%,食品工業實現利潤總額5611.1億元,同比增長9.2%,高出全部工業3.8個百分點,行業經濟效益好轉,從56個小類行業利潤總額來看,47個行業利潤總額增長,9個行業下降。
固定資產增速有所回落。1-8月食品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2386.79億元,同比增長7.3%,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6個百分點,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的3.5%。分行業來看:食品制造業投資增速最快,達到13.9%,農副食品加工業投資增速7.1%,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投資增速2.3%,煙草制品業的投資仍為負增長,增速為-16.8%。
區域經濟發展基本穩定。前三季度,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在前10位的地區是: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四川、廣東、湖南、福建、遼寧和安徽,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900.36億元,占全國食品工業65.8%。
食品出品貨值有所下降。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3216.5億元,同比降低2.0%。4大類食品工業行業中,出口增速2降2升。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出口交貨值2191.0億元,同比減少2.5%,食品制造業819.7億元,增長0.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176.9億元,下降8.8%,煙草制品業28.9億元,增長10.0%。
總的來說,2015年全國食品工業發展與工業和國家宏觀走勢大體相當,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趨穩向好,結合2015年前三季度數據初步預測: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速在6.5%左右;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萬億元,同比增長6.5%;實現利潤總額8000億元,同比增長5.5%;上繳稅金9700億元,同比增長4.9%;固定資產投資額2萬億元,同比增長7.3%。
食品工業2015及“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狀況
“十二五”期間,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全國食品工業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持“穩中求進”的總方針,順應市場變化,推進結構調整,實現生產平穩增長,產業規模繼續擴大,經濟效益持續提高,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區域食品工業協調發展,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向好。
“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發展的總體特點:食品工業增速放緩效益穩定增長、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區域食品工業協調發展、對外貿易總體水平發展較快。
2015我國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1.6萬億,比2010年的6.3萬億元增長了84.1%,年均遞增約13.0%,略低于“十二五規劃”中“食品工業年均增長15%”的目標。
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2.0%,比2010年的8.8%提高3.2個百分點,食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超過百億元的食品工業企業達到54家,比2010年的27家實現倍增,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百億元食品工業企業超過50家的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國食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工業自動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食品企業更加重視節能環保低碳發展。2015年全國食品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180.1%,年均增長22.9%;2014年全國食品工業總資產6.58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66.6%,年均增長13.6%。
區域食品工業協調發展。東部地區繼續保持了領先和優勢的地位;中部地區借助農業資源優勢,努力將其轉化為產業優勢,食品工業快速發展;西部地區借助政策優勢,食品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從增長速度上看,中部發展最快,西部次之,東北地區最慢。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食品工業份額占比減少,中部地區份額增加。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有所提高。
對外貿易總體水平發展較快。2011年—2014年累計實現食品進出口貿易總額5806.6億美元,比“十一五”期間累計增長52.4%,年均增長11.1%。食品出口四年累計2256.1億美元,比“十一五”期間的1750.4億美元增長28.9% 。進口累計3550.5億美元,比“十一五”期間的2060.3億美元增長72.3%。
“十一五”期間,食品進出口貿易由小額順差轉為逆差,“十二五”期間食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主要原因是中國進口大宗商品(糧食、油料、油脂等)量、值不斷創出新高,加之對乳制品和肉及肉制品食品進口的大幅增長,導致食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逐年擴大。
“十三五”食品工業發展趨勢的關鍵詞是目標、新常態、創新發展、開放發展
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食品由生存性消費向健康性、享受型消費轉變由吃飽、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滿足食品消費多樣化轉變。GDP翻一番,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010年6.3萬億,2015年11.6萬億,十二五年均遞增13%。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將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新常態:發展關鍵期,陣痛期。形成倒逼機制,必須渡難關,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中高速增長;“十三五”GDP年均6.5%左右;食品工業年均增7%;主營業務收入達16萬億元以上;調結構、轉方式。創新發展:創新是發展的基點。拓展發展空間,適應國家戰略要求抓住一“一帶一路”、京津冀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等戰略機會,食品行業一定是大有可為 。新業態: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轉化為新業態,新產品。“工業4.0”與“互聯網+”的全球化歷史機遇,有助于食品工業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與社會價值實現模式。開放發展:推進雙向開放,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進、出口協調平衡,市場深度融合。發展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新優勢。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