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提升鄉鎮食品監管所能力

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強力推進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強化農村食品藥品監管能力。截至目前,全市11個縣(市、區)已建成鄉鎮規范化食品藥品監管所88個,占全市年度任務總數的90.7%,占所有鄉鎮所數量的63.3%。全市780名鄉鎮所監管人員,去年末至今年初人均受訓7次以上。
河池市共有139個鄉鎮,均掛牌成立了食品藥品監管所,但新成立的鄉鎮所面臨業務辦公用房不足、執法裝備落后、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等問題,影響了基層履行食品藥品監管職能。為此,今年初,河池市出臺了《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工作方案》,決定以環江、巴馬、大化等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為試點,全力推進鄉鎮所規范化建設,并明確要求3個少數民族示范縣在今年內要全部實現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其余8個縣(市、區)要各自完成50%的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力爭年內完成97個鄉鎮所規范化建設任務。
河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鎮所規范化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落實情況。同時,把該項工作納入2015年度政府績效工作考評指標。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成立了專門的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督促、指導,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全市11個縣(市、區)出臺了《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對監管所從機構設置、職能職責、基礎設施建設、隊伍建設以及相關工作等做出安排。
在硬件投入方面,所有的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均按照“十個一”(即有“一處相對獨立的辦公場所、一輛執法車、一套快檢設備、一部投訴舉報電話、一部傳真機、一臺復印機、一臺攝像機、一部照相機、每人一臺電腦、每人一臺打印機”)標準投入,目的是夯實鄉鎮所基礎設施建設,為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提供必要的保障。目前,全市投入建設經費1000多萬元,用于解決監管所辦公場地、設施設備、執法裝備和人員培訓等基礎建設。
在抓好“硬件”的同時,“軟件”及時跟進。鄉鎮所圍繞“四個規范”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即抓好制度管理規范、內務管理規范、日常監管規范、行政執法規范。制度管理規范是建立健全統一的鄉鎮所基本工作制度和程序;內務管理規范是建立統一的辦公標識、監管標識以及統一布置快檢實驗室、基礎信息檔案;日常監管規范是全面推行落實網格化監管責任制和監管工作規范化;行政執法規范是規范執法紀律和執法程序,規范辦案執法文書及日常執法檢查文書,做到行政職權和執法流程清楚、要求具體、期限明確。
為積極配合鄉鎮所規范化建設,河池市局在去年末和今年初先后舉辦了5期業務培訓班,有針對性地對監管所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和輪訓。各縣(市、區)局采取跟班學習、集中辦案、交流執法、開業務探討會等形式,強化技能指導和實踐運用,確保監管所人員能獨自履職,完成基層監管任務。截至目前,全市總累計培訓達5400多人(次)。
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規范化建設助推河池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如今,全市食品藥品監管覆蓋率達100%,查辦食品藥品違法案件280起,標值116.67萬元。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4-15)市場監管所,期待像建設派出所一樣構建!
- (2018-04-15)市場監管所,期待像建設派出所一樣構建!
- (2016-12-20)永城市鄉鎮所規范化建設任務全部完成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