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的調查報告
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新《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確立首問負責任制、全面加大處罰力度、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及設置“千元保底賠償”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規定,被社會寄予厚望。
那么,針對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最關心什么?經營者是否作好了準備?自今年8月中旬以來,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委托消費者網、金鼎影響力市場調查中心開展了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分消費者和經營者兩種問卷,具體由消費者網和北京消費者微信實施。
目前,本次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問卷調查已經結束。消費者網和北京消費者微信共收集到有效問卷樣本3750個。其中,3015名消費者參與問卷調查,735名經營者參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50%的消費者和97.96%的經營者表示知道新《食品安全法》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70.75%的消費者和77.96%的經營者認為加大處罰力度,可以形成有效震懾或有利于行業發展;57.61%的消費者認為“千元保底賠償”可以激發消費者依法維權積極性,69.39%的經營者認為“千元保底賠償”條款很好或可以理解。同時,有21.50%的消費者不知道新《食品安全法》的具體實施日期,有15.92%的經營者接受問卷調查時還沒打算組織學習培訓新《食品安全法》,有16.33%經營者接受問卷調查時還沒打算針對新《食品安全法》開展自查活動。更重要的是,針對當前食品消費維權的主要困難,35.38%的消費者選擇取證難,33.34%的消費者選擇檢測難,27.49%的消費者選擇責任認定難,這“三難”累計高達96.21%。
一、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針對3015名接受問卷調查的消費者,問及“您是否知道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時,2367名消費者選擇“是”,占比78.50%;648名消費者選擇“否”,占比21.50%。數據說明,多數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比較關注,但仍有兩成多消費者不知道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日期。
圖a-1:

2、當被問及“您最關心新《食品安全法》哪些內容”時,889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占比29.49%;666名消費者選擇“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占比22.09%;472名消費者選擇“千元保底賠償”,占比15.65%;369名消費者選擇“確立首負責任制”,占比12.24%;322名消費者選擇“保健食品聲明不能代替藥物”,占比10.68%;297名消費者選擇“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占比9.85%。數據顯示,消費者最關心的內容依次為: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加大處罰力度、“千元保底賠償”及確立首負責任制等。數據說明,消費者最關心的,是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提升政府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嚴格規范食品經營主體行為,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其次是關心加大處罰力度,形成有效震懾;設置千元保底賠償,激發消費者依法維權熱情;確立首負責任制,為消費者依法維權提供方便。
圖a-2:

3、當被問及“您最希望從哪些渠道了解新《食品安全法》有關知識”時,1386名消費者選擇“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占比45.97%;1377名消費者選擇“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占比45.67%;207名消費者選擇“有關專題講座或活動”,占比6.87%;45名消費者選擇“其它 ”,占比1.49%。數據顯示,通過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了解內容的,已經超過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渠道,兩者合計占到九成多。數據說明,宣傳貫徹新《食品安全法》,要融入“互聯網+”思維,利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載體與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不要簡單地套用以往講座或活動的宣傳方式。
圖a-3:

4、被問及“您怎么看對不法經營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時,2133名消費者選擇“非常好,加大違法成本,可形成有效震懾”,占比70.75%;774名消費者選擇“很難說,關鍵要看是否真正落實到位”,占比25.67%;81名消費者選擇“不看好,處罰未必起到預定效果”,占比2.69%;27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0.89%。數據顯示,超過七成消費者認為加大違法成本,可形成有效震懾;有兩成多消費者對該條款的落實表示擔憂。數據說明,大多數消費者相信加大處罰力度,會有效震懾不法經營食品行為,但也有少部分消費者擔心,加大處罰力度難以落到實處。
圖a-4:

5、當被問及“生產或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增加賠償金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計算,您怎么看”時,1737名消費者選擇“很好,會激發消費者依法維權積極性”,占比57.61%;918名消費者選擇“一般,很難真正落到實處”,占比30.45%;297名消費者選擇“企業會更較真,糾紛可能更難和解”,占比 9.85%;63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2.09%。數據顯示,過半消費者認為該條款很好,三成多消費者擔心難以落到實處,近一成消費者認為不利于糾紛和解。數據說明,多數消費者認為設置“千元保底賠償”,加大對消費者保護和對違法商家失信懲罰的力度,可以激發消費者的維權熱情,但同樣有部分消費者擔心難以落實到位。
圖a-5:

6、當被問及“食品標簽或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瑕疵’可免于‘千元保底賠償’或十倍賠償,您怎么看”時,1494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安全不應有‘瑕疵’問題,不能給食品問題留余地”,占比49.55%;756名消費者選擇“‘瑕疵’的界定可能給消費者維權帶來障礙”,占比25.08%;711名消費者選擇“可以有效制約‘找碴’尋求賠償的職業打假行為”,占比23.58%;54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1.79%。數據顯示,七成多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不應有“瑕疵”問題,或者說“瑕疵”的界定可能給維權帶來障礙,只有兩成多消費者認為可以制約職業打假行為。數據說明,大多數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瑕疵”問題,同樣應該受到嚴格懲罰,只有少數消費者認為可以用來制約職業打假行為。
圖a-6:

7、當被問及“您認為當前食品消費維權的主要困難”時,1089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問題取證難”,占比35.38%;1026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問題檢測難”,占比33.34%;846名消費者選擇“雙方責任認定難”,占比27.49%;117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3.81%。數據顯示,食品問題取證難、檢測難兩項均占到三成多,雙方責任認定難也接近三成,選擇其它困難的非常少。數據說明,當前食品消費維權主要難在取證、檢測和責任不好認定上,如何破解這“三難”是下一步亟須研究解決的問題。
圖a-7:

8、當被問及“您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有哪些期待”時,1242名消費者選擇“有關部門狠抓落實,盡快發揮作用”,占比36.13%;1062名消費者選擇“經營者重視,嚴格遵守,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占比30.89%;1035名消費者選擇“人人懂法,人人守法,大家共同維護食品安全生命線”,占比30.11%;99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2.88%。數據顯示,希望有關部門狠抓落實、經營者守法經營、人人懂法守法各占三成多,其中希望有關部門狠抓落實排在第一位。這說明,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充滿期待,并希望通過狠抓落實,全面營造經營者誠信守法、社會上人人懂法守法的良好環境。
圖a-8:

二、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針對735名接受問卷調查的經營者,問及“您是否知道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時,720名經營者選擇“是”,占比97.96%;15名經營者選擇“否”,占比2.04%。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比較關注,只有2.04%的經營者不知道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日期。數據說明,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的關注度明顯高于消費者,但仍有少數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缺乏重視。
圖b-1:

2、當被問及“此次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您怎么看”時,510名經營者選擇“很嚴,但能接受”,占比69.39%;111名經營者選擇“一般,不算很嚴”,占比15.10%;72名經營者選擇“太嚴,難以接受”,占比9.80%;42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5.71%。數據顯示,近七成經營者認為新《食品安全法》很嚴,但能接受;不到一成經營者認為嚴得難以接受。數據說明,多數經營者愿意接受嚴管,只有少數經營者不愿接受嚴管。那些難以接受嚴管的經營者,可能恰恰就是需要嚴管的主要對象。
圖b-2:

3、當被問及“您最關心新《食品安全法》以下哪些內容”時,243名經營者選擇“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占比33.06%;141名經營者選擇“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占比19.18%;114 名經營者選擇“確立首負責任制”,占比15.51%;87名經營者選擇“保健食品聲明不能代替藥物”,占比 11.84%;84名經營者選擇“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占比11.43%;66名經營者選擇“設置‘千元保底賠償’”,占比 8.98%。數據顯示,經營者最關心的新《食品安全法》內容依次為: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確立首負責任制、保健食品聲明不能代替藥物、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及設置“千元保底賠償”等。數據說明,同消費者一樣,經營者也迫切希望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體系,更好地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與消費者不同的是,經營者對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確立首負責任制等有關制度建設表現得更加關心,而對聲明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物、加大處罰力度及設置“千元保底賠償”等有關懲罰和監督的條款,卻明顯缺乏關注與重視。
圖b-3:

4、當被問及“是否針對新《食品安全法》組織培訓學習”時,342名經營者選擇“正準備組織培訓學習”,占比46.53%;276名經營者選擇“已組織培訓學習”,占比37.55%;117名經營者選擇“目前還沒有打算”,占比15.92%。數據顯示,八成多經營者已經或正準備組織培訓學習,只有一成多經營者還沒有打算組織學習。這說明多數經營者對即將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比較重視,但仍有少數經營者沒有意識到學習新法的重要性。
圖b-4:

5、當被問及“是否針對新《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開展自查活動”時,330名經營者選擇“正準備開展自查”,占比44.89%;285名經營者選擇“已開展自查”,占比38.78%;120名經營者選擇“目前還沒有打算”,占比16.33%。數據顯示,有八成多經營者已經或正要針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開展自查活動。數據同樣說明,多數經營者對即將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比較重視,仍有少數經營者沒有意識到針對新法開展自查的重要性。
圖b-5:

6、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全面加大處罰力度”時,372名經營者選擇“加大處罰不法行為,實際是保護誠信守法企業”,占比50.61%;201名經營者選擇“形成震懾,有利于行業發展”,占比27.35%;102名經營者選擇“不看好,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占比13.88%;60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8.16%。數據顯示,近八成經營者認為,加大處罰力度是保護誠信守法企業或有利于行業發展,而有一成多經營者認為會增加企業成本。數據說明,大多經營者能夠理性看待加大處罰力度,并認為有利于食品行業發展,只有少數經營者擔心會增加企業成本。
圖b-6:

7、當被問及“生產或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增加賠償金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計算,您怎么看”時,297名經營者選擇“很好,可以促使企業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占比40.41%;213名經營者選擇“可以理解,小額食品維權確實不易”,占比28.98%;174名經營者選擇“不能理解,容易引起消費者惡意索賠”,占比23.67%;51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6.94%。數據顯示,四成多經營者認為可以促使企業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近三成經營者表示理解小額食品維權的不易,同時也有兩成多經營者擔心引起惡意索賠。數據說明,多數經營者對“千元保底賠償”持認可態度,部分不理解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引起更多職業打假等故意索賠行為。
圖b-7:

8、當被問及“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有哪些期待”時,567名經營者選擇“公平公正執行,不要只約束‘老實人’”,占比77.14%;336名經營者選擇“落到實處,全面增強食品消費信心”,占比45.71%;126名經營者選擇“消費者理性維權,依法維權索賠”,占比12%;21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2.86%。數據顯示,選擇“公平公正執行”的最多,選擇“增強消費信心”的排在第二,而“理性維權”排在兩者之后。數據說明,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經營者最期盼的是法律的公平公正執行,其次才是分享法治所帶來的利好以及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法治環境。
圖b-8: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和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都比較關注,并對其貫徹落實充滿期待。特別是一些關系到食品行業發展與消費者切身利益的條款,如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確立首負責任制等,更是倍受期待。同時,調查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有的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關注不夠,對有關內容缺乏基本了解;有的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所做的準備工作明顯不夠充分,截至問卷調查時,還沒有計劃開展相關培訓或自查活動。更重要的是,由于食品種類復雜多樣,且具有衛生、保質期限等特殊屬性,以往維權普遍存在的取證難、檢測難及責任認定難等“三難”問題,仍是當前食品消費維權的主要困難。
下一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將邀請專家對調查結果和有關問題進行研討,并繼續關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的貫徹落實情況。希望通過強化食品類消費維權所開展的系列活動,努力發揮消費者協會是政府聯系廣大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社會各界攜手共治,共同營造首都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的新局面。
來源:北京市消費者協會 消費者網 金鼎影響力市場調查中心
那么,針對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最關心什么?經營者是否作好了準備?自今年8月中旬以來,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委托消費者網、金鼎影響力市場調查中心開展了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分消費者和經營者兩種問卷,具體由消費者網和北京消費者微信實施。
目前,本次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問卷調查已經結束。消費者網和北京消費者微信共收集到有效問卷樣本3750個。其中,3015名消費者參與問卷調查,735名經營者參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8.50%的消費者和97.96%的經營者表示知道新《食品安全法》自今年10月1日起實施;70.75%的消費者和77.96%的經營者認為加大處罰力度,可以形成有效震懾或有利于行業發展;57.61%的消費者認為“千元保底賠償”可以激發消費者依法維權積極性,69.39%的經營者認為“千元保底賠償”條款很好或可以理解。同時,有21.50%的消費者不知道新《食品安全法》的具體實施日期,有15.92%的經營者接受問卷調查時還沒打算組織學習培訓新《食品安全法》,有16.33%經營者接受問卷調查時還沒打算針對新《食品安全法》開展自查活動。更重要的是,針對當前食品消費維權的主要困難,35.38%的消費者選擇取證難,33.34%的消費者選擇檢測難,27.49%的消費者選擇責任認定難,這“三難”累計高達96.21%。
一、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針對3015名接受問卷調查的消費者,問及“您是否知道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時,2367名消費者選擇“是”,占比78.50%;648名消費者選擇“否”,占比21.50%。數據說明,多數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比較關注,但仍有兩成多消費者不知道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日期。
圖a-1:

2、當被問及“您最關心新《食品安全法》哪些內容”時,889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占比29.49%;666名消費者選擇“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占比22.09%;472名消費者選擇“千元保底賠償”,占比15.65%;369名消費者選擇“確立首負責任制”,占比12.24%;322名消費者選擇“保健食品聲明不能代替藥物”,占比10.68%;297名消費者選擇“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占比9.85%。數據顯示,消費者最關心的內容依次為: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加大處罰力度、“千元保底賠償”及確立首負責任制等。數據說明,消費者最關心的,是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提升政府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嚴格規范食品經營主體行為,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其次是關心加大處罰力度,形成有效震懾;設置千元保底賠償,激發消費者依法維權熱情;確立首負責任制,為消費者依法維權提供方便。
圖a-2:

3、當被問及“您最希望從哪些渠道了解新《食品安全法》有關知識”時,1386名消費者選擇“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占比45.97%;1377名消費者選擇“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占比45.67%;207名消費者選擇“有關專題講座或活動”,占比6.87%;45名消費者選擇“其它 ”,占比1.49%。數據顯示,通過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渠道了解內容的,已經超過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渠道,兩者合計占到九成多。數據說明,宣傳貫徹新《食品安全法》,要融入“互聯網+”思維,利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載體與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不要簡單地套用以往講座或活動的宣傳方式。
圖a-3:

4、被問及“您怎么看對不法經營行為加大處罰力度”時,2133名消費者選擇“非常好,加大違法成本,可形成有效震懾”,占比70.75%;774名消費者選擇“很難說,關鍵要看是否真正落實到位”,占比25.67%;81名消費者選擇“不看好,處罰未必起到預定效果”,占比2.69%;27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0.89%。數據顯示,超過七成消費者認為加大違法成本,可形成有效震懾;有兩成多消費者對該條款的落實表示擔憂。數據說明,大多數消費者相信加大處罰力度,會有效震懾不法經營食品行為,但也有少部分消費者擔心,加大處罰力度難以落到實處。
圖a-4:

5、當被問及“生產或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增加賠償金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計算,您怎么看”時,1737名消費者選擇“很好,會激發消費者依法維權積極性”,占比57.61%;918名消費者選擇“一般,很難真正落到實處”,占比30.45%;297名消費者選擇“企業會更較真,糾紛可能更難和解”,占比 9.85%;63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2.09%。數據顯示,過半消費者認為該條款很好,三成多消費者擔心難以落到實處,近一成消費者認為不利于糾紛和解。數據說明,多數消費者認為設置“千元保底賠償”,加大對消費者保護和對違法商家失信懲罰的力度,可以激發消費者的維權熱情,但同樣有部分消費者擔心難以落實到位。
圖a-5:

6、當被問及“食品標簽或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瑕疵’可免于‘千元保底賠償’或十倍賠償,您怎么看”時,1494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安全不應有‘瑕疵’問題,不能給食品問題留余地”,占比49.55%;756名消費者選擇“‘瑕疵’的界定可能給消費者維權帶來障礙”,占比25.08%;711名消費者選擇“可以有效制約‘找碴’尋求賠償的職業打假行為”,占比23.58%;54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1.79%。數據顯示,七成多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不應有“瑕疵”問題,或者說“瑕疵”的界定可能給維權帶來障礙,只有兩成多消費者認為可以制約職業打假行為。數據說明,大多數消費者認為食品安全“瑕疵”問題,同樣應該受到嚴格懲罰,只有少數消費者認為可以用來制約職業打假行為。
圖a-6:

7、當被問及“您認為當前食品消費維權的主要困難”時,1089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問題取證難”,占比35.38%;1026名消費者選擇“食品問題檢測難”,占比33.34%;846名消費者選擇“雙方責任認定難”,占比27.49%;117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3.81%。數據顯示,食品問題取證難、檢測難兩項均占到三成多,雙方責任認定難也接近三成,選擇其它困難的非常少。數據說明,當前食品消費維權主要難在取證、檢測和責任不好認定上,如何破解這“三難”是下一步亟須研究解決的問題。
圖a-7:

8、當被問及“您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有哪些期待”時,1242名消費者選擇“有關部門狠抓落實,盡快發揮作用”,占比36.13%;1062名消費者選擇“經營者重視,嚴格遵守,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占比30.89%;1035名消費者選擇“人人懂法,人人守法,大家共同維護食品安全生命線”,占比30.11%;99名消費者選擇“其它”,占比2.88%。數據顯示,希望有關部門狠抓落實、經營者守法經營、人人懂法守法各占三成多,其中希望有關部門狠抓落實排在第一位。這說明,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充滿期待,并希望通過狠抓落實,全面營造經營者誠信守法、社會上人人懂法守法的良好環境。
圖a-8:

二、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1、針對735名接受問卷調查的經營者,問及“您是否知道新《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時,720名經營者選擇“是”,占比97.96%;15名經營者選擇“否”,占比2.04%。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比較關注,只有2.04%的經營者不知道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日期。數據說明,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的關注度明顯高于消費者,但仍有少數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缺乏重視。
圖b-1:

2、當被問及“此次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史上最嚴,您怎么看”時,510名經營者選擇“很嚴,但能接受”,占比69.39%;111名經營者選擇“一般,不算很嚴”,占比15.10%;72名經營者選擇“太嚴,難以接受”,占比9.80%;42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5.71%。數據顯示,近七成經營者認為新《食品安全法》很嚴,但能接受;不到一成經營者認為嚴得難以接受。數據說明,多數經營者愿意接受嚴管,只有少數經營者不愿接受嚴管。那些難以接受嚴管的經營者,可能恰恰就是需要嚴管的主要對象。
圖b-2:

3、當被問及“您最關心新《食品安全法》以下哪些內容”時,243名經營者選擇“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占比33.06%;141名經營者選擇“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占比19.18%;114 名經營者選擇“確立首負責任制”,占比15.51%;87名經營者選擇“保健食品聲明不能代替藥物”,占比 11.84%;84名經營者選擇“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占比11.43%;66名經營者選擇“設置‘千元保底賠償’”,占比 8.98%。數據顯示,經營者最關心的新《食品安全法》內容依次為: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確立首負責任制、保健食品聲明不能代替藥物、全面加大處罰力度及設置“千元保底賠償”等。數據說明,同消費者一樣,經營者也迫切希望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體系,更好地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與消費者不同的是,經營者對食品安全全程追溯、明確網絡食品交易主體責任、確立首負責任制等有關制度建設表現得更加關心,而對聲明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物、加大處罰力度及設置“千元保底賠償”等有關懲罰和監督的條款,卻明顯缺乏關注與重視。
圖b-3:

4、當被問及“是否針對新《食品安全法》組織培訓學習”時,342名經營者選擇“正準備組織培訓學習”,占比46.53%;276名經營者選擇“已組織培訓學習”,占比37.55%;117名經營者選擇“目前還沒有打算”,占比15.92%。數據顯示,八成多經營者已經或正準備組織培訓學習,只有一成多經營者還沒有打算組織學習。這說明多數經營者對即將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比較重視,但仍有少數經營者沒有意識到學習新法的重要性。
圖b-4:

5、當被問及“是否針對新《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開展自查活動”時,330名經營者選擇“正準備開展自查”,占比44.89%;285名經營者選擇“已開展自查”,占比38.78%;120名經營者選擇“目前還沒有打算”,占比16.33%。數據顯示,有八成多經營者已經或正要針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開展自查活動。數據同樣說明,多數經營者對即將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比較重視,仍有少數經營者沒有意識到針對新法開展自查的重要性。
圖b-5:

6、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全面加大處罰力度”時,372名經營者選擇“加大處罰不法行為,實際是保護誠信守法企業”,占比50.61%;201名經營者選擇“形成震懾,有利于行業發展”,占比27.35%;102名經營者選擇“不看好,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占比13.88%;60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8.16%。數據顯示,近八成經營者認為,加大處罰力度是保護誠信守法企業或有利于行業發展,而有一成多經營者認為會增加企業成本。數據說明,大多經營者能夠理性看待加大處罰力度,并認為有利于食品行業發展,只有少數經營者擔心會增加企業成本。
圖b-6:

7、當被問及“生產或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增加賠償金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計算,您怎么看”時,297名經營者選擇“很好,可以促使企業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占比40.41%;213名經營者選擇“可以理解,小額食品維權確實不易”,占比28.98%;174名經營者選擇“不能理解,容易引起消費者惡意索賠”,占比23.67%;51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6.94%。數據顯示,四成多經營者認為可以促使企業更加注重食品安全,近三成經營者表示理解小額食品維權的不易,同時也有兩成多經營者擔心引起惡意索賠。數據說明,多數經營者對“千元保底賠償”持認可態度,部分不理解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引起更多職業打假等故意索賠行為。
圖b-7:

8、當被問及“對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有哪些期待”時,567名經營者選擇“公平公正執行,不要只約束‘老實人’”,占比77.14%;336名經營者選擇“落到實處,全面增強食品消費信心”,占比45.71%;126名經營者選擇“消費者理性維權,依法維權索賠”,占比12%;21名經營者選擇“其它”,占比2.86%。數據顯示,選擇“公平公正執行”的最多,選擇“增強消費信心”的排在第二,而“理性維權”排在兩者之后。數據說明,隨著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經營者最期盼的是法律的公平公正執行,其次才是分享法治所帶來的利好以及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法治環境。
圖b-8: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和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都比較關注,并對其貫徹落實充滿期待。特別是一些關系到食品行業發展與消費者切身利益的條款,如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確立首負責任制等,更是倍受期待。同時,調查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有的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關注不夠,對有關內容缺乏基本了解;有的經營者對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所做的準備工作明顯不夠充分,截至問卷調查時,還沒有計劃開展相關培訓或自查活動。更重要的是,由于食品種類復雜多樣,且具有衛生、保質期限等特殊屬性,以往維權普遍存在的取證難、檢測難及責任認定難等“三難”問題,仍是當前食品消費維權的主要困難。
下一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將邀請專家對調查結果和有關問題進行研討,并繼續關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后的貫徹落實情況。希望通過強化食品類消費維權所開展的系列活動,努力發揮消費者協會是政府聯系廣大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社會各界攜手共治,共同營造首都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的新局面。
來源:北京市消費者協會 消費者網 金鼎影響力市場調查中心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24)《食品安全法》5年內首修
- (2014-07-30)《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的新亮點(三)
- (2014-10-24)食品安全法“大修”:用法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2014-12-16)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下周將審議
- (2014-12-24)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入網食品應有經營許可證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