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湯真能化原食嗎?
原湯里面都有什么?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許莉介紹,普遍的說法是,所謂“原食”是指含淀粉的食物,“原湯”則是煮這些淀粉食物所用的湯水,“化”即為消化。“原湯”能否消化“原食”,取決于“原湯”中的營養成分。
首先,面湯中含有淀粉被部分水解后,從大分子變成較小分子的產物——糊精。由于糊精是淀粉改變形態的結果,能夠使得淀粉更容易被消化。在食品加工工業中,糊精確實是由淀粉加工生產制成,但需要在干燥和高溫的環境下進行。而水煮面條的過程顯然與干燥、高溫的條件不符,“原湯”中所含的糊精非常有限,且糊精本身不具備進一步消化淀粉的能力。
其次,面粉中的B族維生素會有部分溶解入湯,而且煮制的時間越長,水的比例越大,溶解出來的B族維生素就越多。喝原湯顯然能夠多攝入一些因烹調損失掉的維生素。然而,B族維生素雖然參與人體的消化、吸收、代謝過程,本身卻不具有消化分解淀粉的功能。
因此,“原湯化原食”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沒有想像得那么“神奇”。比如,對于原湯中含有消化酶的說法就不科學。“解決消化‘原食’的問題,所需要的是淀粉酶,其可以把大分子淀粉切成小段直至單糖分子,從而被人體消化、吸收,為人體供能。然而,淀粉酶并不存在于面粉中,而是存在于人體自身——當淀粉類食物被咀嚼入口時,這一消化過程便開始了。”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體驗,當單獨咀嚼面條或饅頭時,會感覺到一絲甜味,這便是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淀粉所產生葡萄糖的甜味。
“原湯”能力有限無需過度追捧
因此,“原湯化原食”的說法,就如餐前用湯,有的人會因胃液被沖淡而抑制食欲,并增強飽腹感;有的人則會覺得胃口大開,可正式進入進餐節奏一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許莉營養師認為,淀粉類的“原湯”本身沒有什么不好,與白開水相比,其所含的淀粉、維生素都是對人體有利的。吃完面后喝點面湯,只要適合百姓的飲食習慣,也未嘗不可。
只不過,由于掛面湯中會析出較多鈉鹽,餃子湯、湯圓湯中會有較高含量的脂肪,因此這類“原湯”不建議飲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