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農貿菜市場
——重慶市食藥局銅梁分局從嚴執法
本刊記者 謝貴華 熊 宇

家住重慶市銅梁城區的劉清明,年逾古稀,是名副其實的老巴川(銅梁區老城區名叫“巴川”)。劉清明還是一位執著的燒臘迷,一說起燒臘攤,除了對燒臘口味的評判,印象最深的就是燒臘攤衛生條件的改善。
“以前多數就是在大街邊扯個棚子遮風擋雨,一副木案板,燒臘裝在筲箕里,因為沒有隔離,總是擔心燒臘不衛生?,F在不一樣了喲。”
劉清明帶著記者到農貿菜市場轉了一圈,看到的情形是:鹵燒臘及熟食攤點都用玻璃間與外界隔離開,案板用鋁合金做臺面,玻璃間采光明亮,并設置冰箱等冷藏設施和通風設備。工作人員穿白衣帶白帽,整體給人的感覺是規范整潔。
“這還僅僅是我們樹立的樣板。我們的這項工作才剛剛開始。”重慶市食藥監局銅梁區分局局長周光輝對記者說。
食藥監銅梁區分局對銅梁區城鎮農貿菜市場摸底統計。銅梁城區共5個街道,食品流通環節包括超市、小副食店、便民攤位等經營主體4117家,農貿菜市場18個,農貿菜市場內有鮮肉、涼鹵菜、蔬菜等經營店攤1400家,供應著城區十數萬人的生活消費。
重慶市食藥監局銅梁區分局執法人員對農貿菜市場附近商店進行現場檢查
今年以來,為配合銅梁區創建國家衛生區工作,進一步改善食品流通環節環境和質量,銅梁區食藥監分局就食品安全加大整治力度,尤其對作為整治難點的農貿菜市場涼鹵菜攤位進行重點整治,提出三條硬杠子:
一、亮證照經營。銷售涼鹵菜經營戶應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或《食品流通備案登記證》及個體營業執照,獲取食品經營人員健康證明,并將證照張貼于統一制作的《銅梁區食品經營者信息公示欄》內。
二、設置獨立、封閉專間,有固定門面。室內要求四壁瓷磚高度達1.5米以上,屋頂平整或吊頂。地面不設明溝,采用水封地漏排水。無固定門面的要求設立封閉櫥窗。有固定門面設一個門,傳遞食品的窗口可開閉,其他窗戶為封閉式,門窗能防蠅防鼠。無固定門面的應設立兩個可開閉的窗口。
三、有銷售與涼鹵菜相適應的經營設施、設備:要求有滿足食品貯存條件的冷藏、冷凍設施;有防蠅滅蠅設施、清洗消毒設施,滅蠅燈垂直懸掛;有空調設施及紫外線消毒燈,室內溫度不高于25℃;盛放的容器或包裝清潔,工作人員穿戴白衣白帽和口罩;并使用無毒、清潔的銷售工具,使用食品級塑料袋;有更衣洗手設施。
重慶市食藥監局銅梁區分局與區工商局、市政局聯合巡查農貿菜市場
“沒有監管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整治農貿菜市場環境的同時,銅梁區食藥監分局還主動出擊,加大檢測力度。定期抽檢與隨機抽檢相結合,分別對原材料、生產過程、流通環節等進行監測。監測觸角甚至延伸到生產工具和產品包裝。在流通環節對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實行強行下架處理,用技術和行政手段保障食品安全。今年以來,銅梁區食藥監分局共抽檢食品近1000批次,檢出合格率達97.4%。
整治工作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和經營戶的支持。“說實話,我們也是消費者。我們賣的是良心菜。這樣做的結果,我們的產品質量得到了保證,消費者也放心。同時,還讓那些不良商販沒有了立足之地。”經營戶李大剛對記者說。
“下一步,我們將把整改措施全面落實到位,并建立長效監管機制,責任落實到人。把舌尖上的安全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有效。”采訪結束時,周光輝對記者說。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6-10-08)三亞市食藥監局重拳處罰3家農貿市場
- (2016-12-02)【發布】食藥監總局申敬旺:重拳治理食品謠言 推動食品產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