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被“遺忘”的致敏提示
通常來說,每個消費者的體質不盡相同,所以會有不少消費者對各類不同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有的對花生過敏、有的對雞蛋過敏、有的則對海鮮過敏……不過經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出售的各類食品外包裝上通常沒有相關致敏物質信息,大多消費者對致敏物質信息并不注意。有業內人士表示,過敏人群購買食品時不要只看包裝上商標等顯著信息,一定要留心其中的一些細節,以及備注和注意事項。
“很少會留心”
不少消費者會經常抱怨自己對某些食物過敏,而對食物過敏的人群也并非少數,花生、大豆、牛奶、海鮮、雞蛋……都會成為導致某些消費者過敏的源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費者會盡量避免與其發生過敏食物的接觸。
而近日,家住北京市豐臺區花鄉橋,從事服務行業的消費者萬浩宇反映自己在食用含有大豆成分的零食后,全身過敏長出了紅疙瘩。“我一直對大豆過敏,所以平時是絕對不會接觸含有大豆的食品的,更別提吃大豆了。那天我在超市買了一袋零食,剛吃了幾口,身上就開始長紅疙瘩,這才意識到應該是吃這個零食過敏了。但是我把那袋零食包裝上的字看了一圈兒,也沒看到有關過敏物質信息的提醒。”萬浩宇告訴記者,“我是從來不會留心食品包裝上會不會有過敏物質信息的。”
與萬浩宇一樣不會留心致敏物質信息的還有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從事建筑行業的消費者趙曉燕,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原來食物包裝上還有致敏物質信息,以前從來沒有注意過。”而相對于致敏物質信息,趙曉燕首先會看這個食物的生產日期、保質期,比較擔心食物的質量和安全。
致敏信息多被“遺忘”
5月22日,記者走訪了位于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的物美、歐尚等多家大型超市,看到雖然有一些商品在配方表旁標示了容易識別的配料名稱,但大部分產品包裝上并沒有標注致敏物質信息。
記者在一家超市內發現標注致敏物質信息的產品非常少,在一些比較容易導致過敏的奶制品、餅干、辣椒醬等產品上,標注致敏物質信息的產品寥寥無幾。記者在一款花生牛奶飲品的包裝上看到,配料表中有標注“花生”、“乳粉”等成分,但并沒有看到致敏物質的提示。另外,記者在一些餅干的包裝上看到有雞蛋成分,但也沒有找到致敏物質的提示。記者詢問超市內的工作人員,為何沒有看到致敏物質提醒,工作人員表示并不知情,“可以看一下配料表里有沒有自己過敏的成分,這樣也能知道啊。”
而在另一家超市內,同樣未標注致敏物質信息的食品也不在少數,“還好我每次給孩子買零食的時候都會看一下配料表,有沒有孩子過敏的花生成分。如果不看配料表而是查找有沒有致敏物質提示的話,很可能給孩子買到讓他過敏的零食。”家住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興海家園,從事教育行業的消費者宋霞如是說。
特殊人群需留意細節
據記者了解,《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規定,“以下食品及其制品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如果用作配料,應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識的名稱,或在配料表鄰近位置加以提示:含有麩質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麥、黑麥、大麥、燕麥、斯佩耳特小麥或它們的雜交品系);甲殼綱類動物及其制品(如蝦、龍蝦、蟹等);魚類及其制品;蛋類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堅果及其果仁類制品。如加工過程中可能帶入上述食品或其制品,宜在配料表臨近位置加以提示。”
北京某醫院營養醫師劉美珍表示,“現如今過敏的人群比較多,過敏會造成皮膚紅疹,甚至還將引發呼吸道疾病,嚴重的則可威脅生命安全。所以企業完善食物標簽和配方表會讓更多人注意食品對自己身體的影響,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
同時,劉美珍提醒消費者,過敏人群在選購包裝食品時,不要只看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更要留意備注和注意事項,從而減少對身體的潛在威脅。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包裝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04)食品包裝需標注“轉基因”
- (2014-07-11)無菌食品包裝市場前景廣闊
- (2014-07-16)食品包裝生產線獲得技術保證 帶動產業化包裝市場穩健發展
- (2014-07-29)鄰苯二甲酸酯影響生育 食品包裝謹防此類物質
- (2014-07-30)生物塑料促食品包裝可持續發展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