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者:英美食品安全監管“彎路”值得中國借鑒

2015-04-28 15:56:3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在很多國人眼中,美國的食品安全形勢要比中國更好一些。但在100年前的美國,食品安全問題同樣困擾過美國人。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主席馬丁·科爾(MartinCole)22日在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表示,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跟美國、英國在19、20世紀所經歷的路程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英美歷史問題再現中國

  “19世紀的時候倫敦就出現過售賣病死動物的肉,那時候有1/5的牛肉都是來自于病牛,商人會用一些健康動物的脂肪來掩蓋病死動物的問題。19世紀的末期,美國有很多屠宰場,他們經常采購病死的豬。”科爾表示。

  而在“三聚氰胺”牛奶這樣的毒牛奶問題上,英美更是“領先”。在19世紀及在20世紀早期,英國和美國有些經銷商將染料添加在牛奶中,當時英國嬰兒死亡率高企也據信是因為食用了摻假或是受污染的牛奶所致。

  科爾說,食品安全問題往往在一個社會逐漸實現城鎮化及現代化時出現,因為這時候消費者開始不了解食品的源頭,對其質量和安全性存在不確定性,“雖然中國現在發生的問題與100年前的美國和歐洲相似,但中國有非常多的優勢,因為它可以基于100多年的科學進展來進一步提升中國的食品安全,但非常困難的在于監管和組織管理,以及應對整個供應鏈的脆弱性。”

  并非有法律就一蹴而就

  美國食品安全監管100多年的歷史中,有哪些可讓中國借鑒的治理方法?

  “歷史上,食品安全和城鎮化這兩者之間顯現出非常明確的聯系。我們發現在英國、美國以及中國,隨著城鎮化程度逐漸提高,都會出臺越來越多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典或法案。英國是第一個出臺打擊食品摻假法的國家,1860年出臺了這類法律,那時英國的城鎮化率是50%。上世紀60年代美國也推出了純凈食品與藥物法典,那時候美國城鎮化率也是50%。中國幾年前也頒布了《食品安全法》,中國所走的路也是英國和美國之前所走過的路。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跟這個國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制定是緊密相關的。”科爾表示。

  但科爾說,即使有了法律,就英國、美國而言,這些主要的食品安全法律、政策在一開始并不非常有效,而是花了幾十年時間進行了更多改革之后,才得以進一步生效,這對中國來說也有借鑒意義。

  過期食品須預估入成本

  美國是一個農產品大國,用僅占總人口的2.5%的農業人口生產出了世界1/5的糧食,且農產品貿易一直處于順差,這相當不容易。美國如何生產出獲得信任的農產品,又如何使“從農田到餐桌”的安全得到保障,這不是僅靠法律能做到的。

  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任筑山在大會期間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從現狀看,美國80%的農產品是大公司生產的,只有20%屬于小農生產。即使是小農,也屬于合作社,有一定的機制。中國卻是反過來——80%都是小散農戶,20%是大公司生產的,這在監管上就存在一定難度。另外,美國的食品安全文化和中國不一樣。在美國,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都被灌輸以安全意識,因為每個環節都存在被污染的可能。”

  2011年,美國發生了“哈密瓜”事件,一批含有李斯特細菌的哈密瓜造成了146人感染,其中30人死亡。美國疾控中心及時發布了公告,并找到了源頭。“其實是一個農場的哈密瓜收割后,在清洗時被生銹的水管上的霉菌污染而造成的。”任筑山說,正是這樣的追溯系統,對美國的食品安全起到了“補強”的作用。

  “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隱患,而全程的追溯系統就會起作用。從農田到餐桌,每個環節都需要有記錄。即使走到運輸的路上,冷藏車都要有定位系統,一旦溫度升高或有什么變化,總部都能監控到。但在中國,有的冷藏車司機一上路就關掉了GPS,到了目的地再打開,但這個過程中細菌有可能增加很多。”任筑山表示。

  一種帶著“身份證”出生的食品,從田間走到餐桌,每個環節接手的人都不敢從中做手腳。任筑山說:“這個追溯誰也逃不掉,會一直追著你。一旦出現事故,法律將把相關責任人罰到直接破產。”

  任筑山還說:“超市把已經過期的食品更改生產日期出售,這在美國是沒有的,因為廠家已經把過期扔掉的成本計算在內。如果他知道大約會有50%賣不掉,過期就不會賣了,因為成本當中已經算進去。所以我說食品是生產出來的,所謂‘生產’指的是每個環節。”

  “種棵樹都能幫你”

  在副部長任上專管農業科技的任筑山表示,科技方面的教育培訓更是護航了美國的食品安全。他說“食品安全是監管不過來的。生產的人如果不對食品安全有概念,不知道需要生產安全,再監管也沒用。因為你不可能到每畝地里去查。在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社會狀況下,要做的是人人提高食品安全認知水平。做其他的東西都是短期的,而且不一定有效。”

  “你必須想辦法,短期的就看哪個環節問題最嚴重就想辦法整治它;而需要長期教育的,就放入中長期計劃。”

  任筑山說,美國每一個州都有一所專門的農業大學,農業大學里有三種教授——一種是教學的,一種是做研究的,還有一種是搞推廣的,“負責研究和推廣的教授的薪水一半是農業部出,另外一半是學校出。每個州、每個鄉鎮都有推廣人員,不但對于農民,甚至對于家庭花園種棵樹要怎么灑藥,他都能幫你。”

  中國剛剛通過的新《食品安全法》規定,禁止劇毒農藥用于瓜果蔬菜及中草藥。但農業生產中怎樣監管劇毒農藥的使用,還是一個問題。

  “中國的海產品出口到美國越來越少了,主要是美國1980年禁止使用的激素,中國還在用。中國在教育農民如何用藥方面的機制還比較薄弱。立法很容易,但執行起來,如果鄉鎮官員、村長都不當回事的話,不可能執行得下去。所以還是教育的問題。”作為學者,任筑山表示,美國的食品安全相關學者有培訓食品安全工作者的職責,這在中國也應該成為系統化的制度。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英美 彎路 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