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議國際食品安全六大熱點

2015-04-22 17:30:03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15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將于4月22日在京召開。學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今年會議期間,將有來自全球的眾多權威專家就食品安全標準與檢測技術、風險交流、食品摻假等熱點話題展開交流和討論:

  食品安全標準與檢測技術——搭建標準體系與新技術的交流平臺

  根據國務院、衛計委工作部署,自2008年開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清理整合工作將于今年完成。由此,在確保安全,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科學合理,以風險評估為基礎;注重實用,科學借鑒國際管理經驗;公開透明,鼓勵各方積極參與的工作原則基礎上,形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基本解決此領域標準的交叉、重復、矛盾問題.

  本次大會期間,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安全標準技術分會承辦的“食品安全標準與檢測技術”專題上,即是體現本次標準清理的成果,專家將圍繞廣受關注的食品包裝材料系列標準的進展、食品污染物分析技術、食品安全毒理學評價程序與方法進行交流與研討。同時,來自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主席的馬丁?科爾將對國際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應用情況進行分析,來自知名企業和監管一線的專家也將就食品檢測新技術與參會代表進行交流。本專題將成為了解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進展和方向,掌握國內外最新檢測技術的動態,與國內外權威專家共話標準與檢測技術的最好信息平臺。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案例分析)——用科學真知填補信息真空

  近年來,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引起各方關注,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以及產業界逐漸意識到導致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信心缺失”的重要原因即為科技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真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各方都在不斷努力。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以及風險交流的重要參與者,在不斷投入人力物力做好食品安全問題的風險交流工作。此外,作為傳播科學真知的主力軍——科學家如何使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將食品安全問題說對說透,讓消費者“豁然開朗”,亦是當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重要內容,媒體人作為消費者普遍信任的群體,怎樣利用其自身優勢,讓科學的聲音傳播的更廣更遠,也是風險交流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鑒于此,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案例分析”的專題會議上,政府相關部門、科學家、媒體人以及企業代表將一起分享風險交流的成功經驗。據悉,大會擬邀請國家食品監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相關專家,同部分企業代表共同就國內外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部分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探索出符合中國特色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新方式、新舉措。

  食品摻假與最新檢測技術分享——有效化解鑒別技術困局

  食品摻假是國際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沃爾瑪的狐貍肉冒充驢肉到歐洲的馬肉冒充牛肉,再到我國從蜂蜜制品中檢測出甜蜜素,食品摻假事件層出不窮,摻假手段更是五花八門。2009—2013年歐盟食品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我國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食品中,食品摻假是主要問題之一。在“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與會專家指出,摻假也是2014年兩大食品安全問題之一。值得提醒的是,2015年,當中國食品工業增速整體放緩、利潤下滑時,摻假會有所抬頭,應予以警惕。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熱點 專家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