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身邊被曝光的那些食品
一、“呷哺”小肥羊被曝豬血冒充鴨血
2015年3月15日,央視報道呷哺呷哺、小肥羊等知名餐飲企業用低廉價格的豬血冒充鴨血。對此,呷哺呷哺、小肥羊昨天均發聲明表示已暫停銷售鴨血產品,不過小肥羊僅下架了涉事餐廳的相關產品。對于“鴨血”供應商是誰,雙方均未披露,只是稱繼續調查并及時對外通報。
豬血冒充鴨血降低成本
據央視報道,有觀眾舉報,北京市場九成的鴨血都是假鴨血,甚至是含有甲醛的有毒鴨血。為此,記者在海淀區農貿市場、超市和街邊麻辣燙攤位采訪。麻辣燙的老板直接告訴記者,鴨血全是假的,都是用豬血做的,里面兌了很多東西。
記者隨后又在海淀區的一家呷哺呷哺和小肥羊店,分別打包了一份鴨血。隨后記者又到海淀一家連鎖餐館點了一份風味鴨血。
記者后來將來自于小肥羊、呷哺呷哺、某連鎖餐廳以及街邊麻辣燙的“鴨血”樣品送到中國檢科院綜合檢測中心。
檢測報告顯示,三家餐廳的樣品均檢出豬源性成分,即涉嫌用豬血冒充鴨血進行造假。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場上的豬血價格為每斤一兩元錢,而鴨血則是四五元錢。企業用豬血造假可以降低成本,從中牟利。
非法添加強致癌物甲醛
與此同時,央視記者送檢的另外一份報告顯示,麻辣燙店使用的“豬血”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甲醛,達到每公斤含7毫克,遠高出了國家規定的最低檢測標準2毫克。
解放軍307醫院中毒救治科主任邱澤武稱:血豆腐非法添加甲醛,首先是為防腐,其次就是美化鴨血的外觀。甲醛本身是一種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強致癌的物質,也是一種高毒性的物質,到消化道會產生惡心、腹痛等癥狀,甚至有便血情況出現,還可以引起淺表性的胃炎。
邱澤武建議消費者若買到相應的經常所見的海產品,包括現在的血豆腐產品等,買回來后要浸泡幾個小時,其次要充分煮透煮熟,這樣會大大降低甲醛對機體的損害。
公司回應:停售鴨血產品
呷哺呷哺昨天晚上8:40在其官微上發布了一份簡單的聲明,稱公司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公司也將聯合新聞媒體、政府部門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立刻展開調查,有進一步消息會及時發布。
到晚上9:05,呷哺呷哺再次聲明又稱:“本著為消費者負責的態度,我們目前已經全部停售所有門店的鴨血產品,留待檢驗和確認。”
據了解,目前餐飲企業若嚴格執行相關的索證手續,那么呷哺呷哺的供應商到底是誰?對此問題,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止,呷哺呷哺相關負責人張先生沒有回復記者。
小肥羊:供應商有合格資質
小肥羊原是中國的一家民營企業,后被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集團收購。對于央視報道此事件以及公司原料來源等信息,截至昨天晚上11點多,小肥羊公司發聲明表示“感到意外并深切關注”。
小肥羊還表示,為避免消費者疑慮,已要求該餐廳預防性暫時停售該產品。
對于供應商來源,小肥羊沒有公布名稱,但卻表示當事餐廳使用的鴨血由符合資質的專業鴨血供應商提供。對此,小肥羊稱公司已經即刻展開調查核實工作,同時將積極配合相關政府部門,盡快搞清事實并通報大家。
二、北京沃爾瑪清河店:變味兒肉絞餡賣,發黑發臭才回收
春節前,京華時報記者進入沃爾瑪超市北京清河分店暗訪,發現該店將前日未售出的托盤包裝鮮凍肉重新包裝,貼上新標簽后重新銷售。多名超市員工坦言“只要不被檢查發現就行了”。而在沃爾瑪公司員工的規定中,竟設置廣播暗碼,要求員工在暗碼播放時警惕和防范政府相關部門的檢查。
沃爾瑪超市北京清河分店鮮凍肉區員工分為超市員工和廠家促銷員,均歸該區主管管理,廠家促銷員由肉品廠雇傭,只負責對應品牌肉品的上貨及促銷,而超市員工則負責其他品牌肉品的上貨和促銷。
每天凌晨6點開始,鮮凍肉區員工進店工作。除部分員工要制作冰臺或清潔貨架外,每天至少有3名鮮凍肉區員工進入冷藏室和操作間,將冷藏室內其所負責品牌肉 品中昨天未售出的包裝肉品整理出來,將這些肉的保鮮膜及標簽全部撕掉,簡單處理后又將肉重新包裝并貼上印有當日包裝日期的新標簽。
2015年2月3日凌晨6點15分左右,一廠家促銷員將操作間內肉品移動貨架推出,經簡單篩選后,促銷員將幾盤托盤牛肉拿出放到操作臺上,托盤肉外包裝保鮮膜上貼標簽的包裝日期是2015年2月2日。“這些是昨晚從貨柜收回來的肉”,促銷員告訴記者。
促銷員將幾盤托盤牛肉的保鮮膜連同標簽撕掉,把盤內血水倒掉,還用鼻子聞了聞,“沒壞味(味道),沒壞”。后促銷員將拆包的托盤肉拿到包裝機前,將托盤肉 重新包上新保鮮膜并放上打標機,稱重并貼上新標簽,最后將包好的托盤牛肉放回冷藏貨柜內。新包的托盤牛肉保鮮膜上標簽的包裝日期被換成了2015年2月3 日。
擦盤重擺雞肉上架
2月9日凌晨6點50分左右,一超市員工發現貨柜上部分雞肉還沒上貨,從操作間的貨架上找出多盤托盤雞大胸和托盤雞全腿肉,“都是昨天的肉”,員工告訴記 者。這些托盤肉外包裝標簽的包裝日期是2015年2月8日,其中大部分托盤肉的外包裝已松動,幾盤托盤肉的保鮮膜已脫落,雞肉直接裸露在空氣中。
該員工直接將這些托盤肉的保鮮膜和標簽一起撕掉,隨后將肉直接放在操作間的桌面上,并將塑料托盤依次拿布擦干凈,“這些要擦干凈,不然包起來不好看”,員 工告訴記者。隨后該員工將桌上的雞大腿和雞大胸肉重新裝盤,并把重裝的托盤肉再包上保鮮膜,重新稱重貼上新的標簽后放入貨柜,新包的托盤雞大胸和雞全腿肉的包裝日期被換成了2月9日。
肉有味兒絞餡售賣
2月4日凌晨6點10分左右,一廠家促銷員從操作間貨架上整理出幾盤托盤牛肉,將托盤牛肉保鮮膜及上貼標簽撕掉并倒掉血水,牛肉標簽上寫包裝日期為2月3日。
隨后該促銷員將牛肉在案板上用刀分割成小塊,隨后將小塊牛肉重新裝盤并包裝上保鮮膜,“這些肉色有點不好,切了看不出”,促銷員稱。促銷員將包裝好的托盤牛肉用打標機稱重后貼上新標簽并放上貨架,此時牛肉經分割重包后包裝日期又變成了2月4日。
2月9日凌晨6點05分左右,一名廠家促銷員將昨日包裝未售出的牛肉切塊后直接放入操作間內的絞肉機,將牛肉絞成肉餡,后肉餡被放入貨架銷售。對于為什么要絞餡銷售,促銷員稱:“這個聞起來有點味道了,做成肉餡賣了。”記者查看促銷員撕掉的標簽發現,標簽上的肉類包裝日期為2月8日。
顧客從貨架購買牛肉肉餡時,售貨員會將肉餡重裝袋稱重并貼上標簽。記者發現新標簽上,牛肉的包裝日期變成了2月9日。
記者詢問多名超市員工和廠家促銷員托盤肉什么時候過保質期,什么時候扔掉時。多名鮮凍肉區的員工告訴記者,每天早晨拆包時要聞聞肉的味道和看看肉的顏色。“如果味道發臭了,顏色變黑了才可以收回”,一名超市員工告訴記者。
當記者詢問如何辨別每天重包的肉品是哪一天從冷凍室拿出來第一次包裝的,多名鮮凍肉區員工告訴記者不要管那么多,“這個只要看顏色和聞味道就行了,都這么分辨,別讓顧客看出來(變質)就行”。
三、物美超市熟食當天賣不完 改換標簽再上架
“當天制作”、“肯定新鮮”成為商家的促銷噱頭,同時承諾生產當天未賣完的熟食都會被處理,不再銷售,但實際情況是否如此?“3·15”前夕,新京報記者走訪 物美大賣場多家門店,發現部分前一天已經銷售過的,甚至保質期只有一天的熟食制品,仍然現身于攤位中。一些隔夜后銷售的熟食制品還私換標簽,竄改了包裝日期和保質期。昨晚,北京市食藥監局對所涉及的多家物美門店進行檢查。
物美西三旗店3月11日出售的“瑞嘉醬牛肉”包裝和保質日期均為3月11日;次日,同樣是這塊牛肉,包裝和保質日期變成3月12日,價格也有改變。
物美相關負責人就此表示,物美對熟食的進貨、銷售和處理銷毀有著嚴格的制度規定,將配合執法部門檢查,如發現問題將以最大力度做出整改。法律專家認為,隔夜熟食違反處理承諾重新上架屬欺詐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知情權,但同時,消費者也面臨取證難、索賠難的尷尬處境。
3月12日晚9時30分許,柜臺內仍剩有被標注為當天生產的6只童子雞,記者拿出其中一只,隔著包裝袋在烤雞腹部、背部、和大腿內側撕開三條口子放回原處。次日上午8時40分許,這只做有標記的烤雞又出現在超市柜臺內,標注的生產日期也“延后”一天。
食藥監局查物美2015年3月15日晚,物美西三旗店。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正物美的領導就記者暗訪的情況進行詢問。3月11日晚,物美大賣場西三旗店熟 食區內,“智昊熟食屋”所售的“哈爾濱紅腸”、“丹麥腸”等所有保質期只有一天的熟食,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均“穿越”至2015年3月12日,只不過該日期 是打印在一張小紙條上,貼在標簽“生產日期”內。生產日期“穿越”現象并不只出現在這一家。3月12日晚,物美大賣場三旗百匯店中的“手掰腸”、“醬豬 肘”生產日期均為3月13日。3月13日晚,物美大賣場回龍觀東店內的“智昊醬牛蹄筋”等熟食的生產日期為3月14日。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葛友山稱,如果已有情況屬實,超市的這種行為是違法的,屬于欺詐行為,本身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 規。對于超市承諾“熟食均為當天制作”,葛友山稱,雖然對于熟食國家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消費者就是沖著超市的承諾去的,“這就屬于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 權”。他表示,如果消費者有證據,可以找超市進行索賠。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20)食品安全責任險“突圍”強制立法或成契機
- (2014-06-20)遇食品安全問題過半消費者不維權
- (2014-06-20)舌尖問題屢禁不止 食品安全靠什么“打黑”
- (2014-06-20)食藥總局解讀近期食品安全熱點傳言
- (2014-06-21)2014中國食品安全誠信宣言大會暨首屆食品誠信聯盟峰會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