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食品安全新趨勢:兩會期間食品安全專家發言集錦(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與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整體狀況呈現出向趨勢,且公眾關注熱點正在對政府部門的監管重點產生影響。”
陳君石認為,以三聚氰胺事件為例,政府下大力氣整頓了乳品行業,乳品行業目前在產品質量安全上有了很大改觀。他也坦言,對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進步,公眾的反饋仍然比較擔憂。通過“金箔入酒”事件可以看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很高,而且正在影響主管部門的決策和監管重點。
對于我國食品安全未來發展態勢,陳君石表示看好。但他指出,各監管部門協調性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餐飲業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受上游原材料質量影響較大,希望有更多的餐飲服務平臺出現,便于食品工業和餐飲服務業形成對接,達到齊抓共管的目的。
馮恩援介紹稱,2014年中國餐飲界零售總額實現了27,860億,2015年要沖破3萬億的零售總額目標。在食品安全方面,餐飲業處于下游終端,在受上游原料質量影響的同時,與食品制作工藝、冷鏈運輸等也有密切聯系。未來將建立有效的餐飲服務平臺,相關工作也正在研究制定中。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一輕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奇:政府部門在監管時應該將農村地區、小型企業、作坊式生產列為監管重點,并且提高準入門檻。李奇表示,《食品安全法》的實施以及政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都讓我國食品安全現狀逐漸好轉。但一些城市的邊緣地區、農村地區,由于從業者素質不高、在食品生產規范上的把控不嚴等都容易造成一些食品安全問題。
他還建議,盡管政府鼓勵創業,但監管部門仍需對食品行業準入提高門檻。“對涉及到人命關天的這種行業,還是應該有所謹慎,也希望我們規范管理上的制度建設,因為關系到食品安全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食品安全整體向好態勢,與公眾認知成反比的主要原因,是風險交流工作還有不足。希望能通過企業界、科學界、媒體界共同努力,形成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局面。
嚴衛星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屬于穩中向好。各方為此也做了很多工作,公眾應該對食品安全問題保持信心。他指出,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形成一種社會共治的局面,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風險交流。表示,目前,風險交流還沒上升到法律層面,而且政府在發布信息時也屬于單向傳播,只有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科學家,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媒體,政府與公眾等形成互動,才能算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他還建議,將風險交流納入法律層面,并且在風險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并建立起配套的制度體系、工作網絡。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4-24)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專家觀點集錦
- (2015-05-12)沙龍預告: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面對面
- (2016-01-12)專家解讀2015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你是否附議?
- (2016-06-14)甘肅食藥局今日舉辦食品安全專家論壇
- (2018-06-19)國家專家服務地 新增高新開發區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