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2015-03-03 09:53:21 來源: TimeOut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導語: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國計民生的大事,常常搶去汪峰老師的頭條位置。有機生鮮食品,以其不菲的價格鶴立雞群,成為關心健康家庭的首選。但食必稱“有機”,就能把健康鎖進保險箱嗎?這一次,還是讓TimeOut帶你“食踐”出真知。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如今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國計民生的大事,常常搶去汪峰老師的頭條位置。有機生鮮食品,以其不菲的價格鶴立雞群,成為關心健康家庭的首選。但食必稱“有機”,就能把健康鎖進保險箱嗎?

  有機食品啥身價?

  比非有機食品貴幾倍,甚至幾十倍

  在淘寶、1號店等購物網站,輸入有機食品進行檢索,你會發現,打著有機食品標簽的生鮮果蔬,常常比農貿市場上的時令價格貴上幾倍。以群眾喜聞樂見的白菜為例,近些天農貿市場上的價格是0.8元至1元每公斤,而網站上出售的有機白菜,最貴的甚至可以賣到28元每公斤,將近30倍的價差,塑造出白菜中的白富美品牌,同時也令人唏噓:這有機食品的水真是不淺啊!

  購買昂貴的有機生鮮果蔬,并非有錢人的專利特權,很多家庭愿意使用月收入的50%甚至更多,花費在購買有機食品上,只為了飲食安全——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如果吃壞了肚子,醫療消費又是另一筆不可承受之重。

  有機農業,不止是澆大糞那么簡單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不少人覺得,所謂有機種植,就是回歸原始的耕種方式,以人畜糞便取代大規模農業種植所使用的化肥。也有一種說法,人們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吃到的,都是有機食品。有機產品認證高級檢查員、正谷有機食品研究中心總監張友廷覺得,這種理解比較通俗,但并非對有機食品定義的準確概括,“有機農業根本原理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的原理,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與大面積單一化的現代農業相比,有機農業更強調多樣化種植,強調種養結合,強調生態平衡,系統內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和抵御外界侵襲的能力。”

  有機農業的本質,并不在于肥料的選擇不同,而是對土壤的改良,而在土壤的改良過程中,糞肥是基礎,但不是全部。“有機農業生產其實并不排斥新的科學技術。”張友廷解釋,“除了糞肥之外,也會使用一些秸稈、微生物菌、海藻等天然原料加工而成的肥料。即使使用最原始的糞肥,也要經過充分的發酵、腐熟等無害化處理。”

  只吃有機食品≠杜絕病從口入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零污染?不可能的任務

  之前有科研機構調查顯示,我國北方的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已到了令人難以忽視的境地,全國更是有19.4%的農耕用地污染超標。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那么有機食品企業宣傳中的100%零污染是否真實可信呢?一般經過專業機構認證的有機種植行業,要經過兩至三年的轉化期,才能將產品認證為有機食品,而這個轉化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令土壤得以改良。多利農莊總裁張同貴表示,即使土壤經過三年的漫長周期進行改良,土壤中化學農藥的殘留,也只能降低七八成,根本無法完成100%降解。

  而比土壤污染更嚴重的是大氣污染。秋冬兩季,華北地區經常出現大規模爆發的霧霾天氣,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有污染,此外很多顆粒物還會污染水體與土壤,間接污染農作物。所以100%零污染的噱頭,在這個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有機,同樣發生過“生化危機”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德國制造,幾乎在全面領域都是安全放心的代名詞。但就在2011年,德國一家有機農場生產的豆芽菜,引發了一場波及16個國家的大腸桿菌感染事件,3000多人因此帶血腹瀉,850人患上溶血性尿毒癥,53人因此喪生。這場悲劇的發生,源于人們對有機食品的偏執信任,大部分腸侵性大腸桿菌,在加熱到70℃的時候即可滅活,但是不少有機食品的擁躉,同時也是自然生活方式的愛好者,提倡生食蔬菜,有的時候甚至未加清潔。

  有機養殖業除了有機飼料喂養之外,還常采用散養的養殖方式,促使動物多運動,從而提高肉質。但散養也并非完美無缺,有時甚至比圈養風險更大。比如美國加州一家散養畜牧場,坐落在當地木材加工廠附近,受環境影響,這里出產的肉雞被檢測出體內化學物質氯聯苯的殘留,是普通圈養雞的100倍。而攝入過多氯聯苯會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嚴重者還會誘發神經性疾病。

  純天然,也包括天然毒害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人們選擇食用有機食品,是為了避免農藥殘留帶來的健康風險,但是有機食品雖然在使用天然肥料上可圈可點,但對蟲害的控制能力較差,一些植物被昆蟲咬傷后,會分泌對人體有害的毒素,同時有機食品也更容易被微生物感染,這些微生物也可以分泌毒素,如黃曲霉素與伏馬毒素等。同時有機糞肥如果未經完全腐熟,很可能會出現如前所述的大腸桿菌超標問題,10年前的一項研究表明,9.7%的有機食品存在被大腸桿菌污染的現象,而普通食品中這個指標僅為1.6%。

  天然農藥本身也帶有毒性,否則無法達到預防病蟲害的效果。譬如一些菊花花朵里含有的除蟲菊酯,是一種天然神經性毒素,其毒性比人工合成的除蟲菊酯還要高。所以即使購買了高價的有機食品,在食用前也要悉心清洗才是。

  有機并不神奇,卻有意義

  營養方面,有機相對無機全面些

  多數有機食品的支持者覺得,通過有機程序生產的肉、蛋、果、蔬,擁有“記憶中食物本來的味道”。其實,食物的口味只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作物的品種與成熟度是左右食物風味的關鍵因素,但食物風味的形成,并不止于生產環節——產區、種植技術,甚至倉儲與物流環節,都會對食物的風味造成一定影響。

  對于有機食品更營養的假說,同樣有待更翔實的研究。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也許有機食品并不比普通食品營養更全面。研究結果顯示,在人體所需的13種營養素中,其中10種的含量,在有機食品與普通食品中并無明顯差別。但是這種研究并未能涵蓋所有指標,有機食品的確在磷與酚類物質的含量上優于普通食品,但是由于很少有人缺乏這兩種物質,所以意義并不大。

  但在張友廷看來,食用有機食品的意義,就如食用全麥面包與裸麥面包的差別,“有機肥料成分復雜,更符合植物對養分的需求規律。所以理論上講,有機食品營養會更全面些。”

  “有機”是不是你的菜,都請理性對待

吃有機食品就能永葆健康嗎

  其實有機食品并未肩負著改善食品安全現狀的責任,只不過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當下,許多商家將無農藥殘留包裝為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營銷噱頭。美國食品標準局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因為有機食品健康、無農藥殘留而選擇消費的人超過半數,但也有四成左右的民眾因為有機食品對環境的貢獻,以及他們對待牲畜的方式,而選擇消費有機食品。

  在美國,有機食品的興起源于嬉皮士運動,實際上美國最大的有機食品超市“全食的麥基”的創始人約翰·麥基,早年就是一個提倡素食,倡導自然種植哲學的嬉皮士。“價格高便是最安全、最健康”其實是中國消費者的一種誤解。

  有機農業的本質功能:“有機農業的出發點是為了環境保護,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劣的今天,有機農業生產活動對環境的促進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生產出了更加安全的食物,才是有機農業生產的真正意義。”如此看來,無論如何,有機種植也算得上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如何分辨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與無公害食品

  這三種看上去很相似的分類,代表了我國現行農產品質量認證的三個等級。三個標準的標識有明顯區別,消費者通過產品包裝上的標識,即可進行直觀區分。

  無公害農副產品是市場準入的基礎水平,生產中除了對產地環境有一定要求,還會限制使用一些劇毒的農藥,但對化學肥料以及轉基因等都沒有限制。

  綠色食品更高一等級,對農藥使用有更高要求,限制使用,但不禁止使用化學農藥。無公害和綠色食品標準是農業部制定的安全食品的標準。

  有機食品則絕對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農藥以及轉基因技術,有機食品是國際標準,起源中國,發展最好的區域是歐盟和美國,丹麥占比約7%。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