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基因作物面積位列世界第六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名譽主席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介紹,2014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創紀錄的1.815億公頃。其中,中國種植轉基因作物390萬公頃,轉基因棉花的采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至93%,抗病毒木瓜的種植面積增加了約五成。隨著孟加拉國的加入,目前全球已有28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覆蓋世界人口的六成以上。
Clive James:過去20年,平均來說,轉基因技術使農作物產量增長22%,農藥使用率降低37%,農民凈利潤增長68%。在產量和利潤上,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增長得更多。
去年底,此前已在美國商業化種植的MIR162轉基因玉米歷經審評,獲準進口我國;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再次獲得由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業內人士坦言,我國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進程陷于停滯,即使獲得安全證書,轉基因作物還要進行品種審定,并依次獲得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才能允許進入市場。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直言,當前對轉基因作物的監管有待簡化和明確。
黃大昉:安全審定我們要四步走,國外一步走。品種審定我們是要在安全證書拿到以后還要至少三年,是安全問題嗎?是管理程序問題。安全證書后品種怎么審定,這個詳細程序到現在也沒出臺。
相關鏈接: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不少人幾乎談“轉基因”色變。超市里不難見到不少食用油、大豆制品都把“不含轉基因”作為噱頭打廣告。網絡上經常流傳關于轉基因的各種傳言,比如“吃了轉基因食品會破壞免疫系統”、“轉基因迪卡玉米導致大學生精子異常”、“現代疾病發病率上升源于轉基因作物的推廣應用”、“轉基因作物會使動物致癌”等。
黃大昉表示,所謂轉基因就是把人工分離或者修飾的基因導入另外一個生物體,使該生物體具備能滿足人們需要的更好的新功能和新特性。
利用轉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比如說轉基因大豆、玉米,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大豆粉、大豆油、大豆蛋白、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糖漿以及很多快餐食品和糖果、糕點等。在中國,比較多的是轉基因的番木瓜和用轉基因大豆油制成的食品。
從全球范圍看,轉基因發展有30年歷史,轉基因作物及轉基因食品的大規模應用有20多年,由于實行了非常嚴格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迄今未發生確有科學證據并為權威科學部門證實的食用安全性問題。
黃大昉表示:“轉基因食品是到現在為止研究最為深入、檢測最為全面、監管最為嚴格的食品。”大量實踐證明,轉基因生物安全風險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依法批準種植或者進口的轉基因作物及加工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是安全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04)秉持理性態度 讓轉基因安全之爭回歸科學軌道
- (2014-07-28)“轉基因稻種失控”是一場食品安全事故
- (2014-07-28)轉基因大米和普通大米肉眼無法識別
- (2014-07-29)轉基因食品強制標注不能再拖了
- (2014-08-15)羅云波:轉基因大米已獲得安全性評價 但推廣需謹慎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