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豆制品事件”鏈接
近日,臺灣再度爆發食品安全危機,工業用染色劑二甲基黃被食品廠商非法用豆干生產中。小編梳理了近日出現的關于“豆干”違法違規的事件。
3家黑作坊每天產千斤豆制品
2月11日,根據群眾舉報及提前摸排調查,嶗山區食藥監局聯合嶗山公安分局、中韓街道辦事處共26名執法人員開展執法行動,對張村河沿岸車家下莊的三家豆制品“黑作坊”進行查處。該“黑作坊”在家下莊一個胡同的一間平房里,陰暗平房的一頭用木棍晾曬著豆皮,另一頭則擺放著幾口大缸制作豆皮,加工車間內污水橫流,用來做豆制品加工的工具銹跡斑斑,大缸邊沿的豆渣已成黑色,幾個工人正在現場加工豆皮。緊靠著平房的南邊是一間制作豆腐的黑作坊,東邊是一家制作豆泡的黑作坊。在執法人員詢問豆制品工具如何清洗時,工人稱平時除了用水龍頭的水沖沖外,從來不清洗豆制品工具。
在其中一家制作豆泡的黑作坊的加工廠房里,一名工人正在炸豆泡,“油鍋”是一個長方形的黑色鐵制品,周圍布滿了厚厚的黑色油垢,“鍋”里的油也呈黑色。再往里的一個房間里擺滿了炸好的豆泡,靠墻角并排放著38個白色塑料桶,里面裝滿了棕褐色的油。
“這些油都是從市場里買來的,100元一桶,每桶29斤。”工人說。“這些油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產地,上面沒有任何標識,很可能就是地溝油。”現場執法人員說,將把這些油帶回去進行化驗。
除了“三無油”外,執法人員還在現場查獲工業用堿,雖然黑作坊人員聲稱是洗抹布用的,但是不排除直接添加在豆制品內的可能,執法人員將進一步調查。
據了解,這三家黑作坊平均每天往市場銷售千余斤豆制品。
“每天也就300斤豆腐,都送到城陽批發市場上去。”一位自稱姓孫的豆腐作坊主說。這三家黑作坊每天要加工出300斤豆腐、400斤豆泡、300多斤豆皮,其中豆泡與豆皮主要在嶗山張村河周圍的早市銷售。當天執法人員對正在加工豆制品的車間進行了查封,查獲大豆原料129袋、“三無油”38桶,發泡劑6箱、石膏粉6袋、工業用堿2袋和大量豆制品。
“這些黑作坊都屬于無證生產經營,生產環境臟亂差。”執法人員介紹,根據相關法規,這些黑作坊將面臨2000—50000元的罰款。
新疆伊寧警方查處一非法加工豆制品黑作坊
10月底,新疆伊寧市公安局經偵大隊聯合市食藥局、工商局、質監局對飛機場路、西環路、勝利路及達達木圖鄉等地的7家生產加工豆制品點進行清查整頓。執法人員在勝利路鄭某租住的院內,查獲一起非法加工豆制品黑作坊,當場查獲泡制黃豆300余公斤,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200余公斤。
經查,從1月至今,鄭某在未辦理營業執照、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無任何經營手續的情況下,將非法加工好的豆制品以每公斤2-3元的價格批發出售給豆制品零售攤販。
黑作坊內臭味撲鼻,污水橫流。民警現場取證后,由工商、食藥監、技術監督局依法將該作坊予以查封取締。
看門狗“咬”出豆腐黑作坊一豆制品加工窩點被查
1214年11月27日,齊魯晚報報道,江蘇來青的蔣某在嶗山區松山腳下租賃拆遷區廠房,無證擅自加工豆制品,被附近居民發現并舉報。日前,嶗山區食藥監局將黑作坊取締,并對蔣某處以50143元罰款的處罰。蔣某在沙子口街道松山后租賃了一處拆遷區的廠房,偷偷加工豆制品。為躲避食藥監局等部門的檢查,黑作坊每天下午4點以后才開工。且廠房位于松山腳下,地點偏僻隱蔽,周邊無人居住,本以為這樣就可以“安枕無憂”,但沒想被自家養的看門狗給“出賣”了。原來,前段時間,家住松山后的宋先生到附近山上撿松球,經過該拆遷區時,被一只小狗追咬。宋先生非常懊惱,決定查找小狗的出處。經過一番查找,宋先生發現小狗是從拆遷區內一個冒著黑煙的廠房跑出來的。走近一看,宋先生發現竟是一家豆制品加工廠,于是向嶗山食藥監局舉報。
嶗山食藥監局執法人員接報后,對該豆制品加工廠進行了突擊檢查,發現該豆制品加工廠面積約160平方米,現場有7名工人,有豆腐加工設備1宗,鍋爐1臺,現場有成品豆腐300余斤。據執法人員介紹,豆腐加工廠內污水橫流,蒼蠅亂飛,有的工人還光著膀子在加工豆制品。
“經調查了解,蔣某以前在城陽等地建過豆制品黑作坊,經常更換地點。”嶗山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介紹,蔣某的黑作坊制作的豆制品一般都流入李滄區及洛陽路早市,為了避免留下證據,蔣某送貨時都用代號,如023、186等,且交易完立馬劃掉。據不完全統計,自4月至被查獲,蔣某的黑作坊已交易數萬元。
經調查取證,蔣某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屬無證擅自生產豆制品的行為,嶗山區食藥監局責令其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現場銷毀查獲豆制品,并處以50143元的罰款。
寧鄉11家豆制品黑作坊被取締 保障全縣食品安全
11月21日,寧鄉縣食安辦聯合各鄉政府、工商、質監、公安等單位對寧鄉縣白馬橋和歷經鋪鄉不規范豆制品小作坊進行專項取締行動。當天的執法行動分為兩個行動組。一組前往白馬橋鄉仁福村珍洲,另一組前往歷經鋪鄉轄區的豆制品作坊。在歷經鋪鄉一處豆制品小作坊里,不到100多平方米的加工場所內,鍋爐里的火燃得正旺,蒸汽直沖屋頂,地面上隨意堆放著半成品和已經浸泡好的發霉的黃豆,裝豆腐的盒子沒有經過任何隔離從地上濕噠噠的摞起來,并且已經發黑發黃,燒鍋爐的煤和豆制品材料隨意放在一旁,各種增重、除泡的添加劑堆放在角落,加工設備是連出廠信息也沒有的三無產品,地面污水橫流,裝滿豆腐渣的塑料缸里發出陣陣臭味,幾十只蒼蠅正嗡嗡作響。
“從今天起,你所有的設備全部貼好封條。”面對不規范豆制品小作坊,寧鄉縣質監局食安科科長李新鐳要求該作坊馬上停止生產,并表示他們如果能找到較好的生產場地,還是可以給他們辦好許可證,合法生產經營。隨即執法人員切斷了該作坊的電源,沒收了生產設施設備,并對該作坊進行了取締。
據了解,寧鄉縣豆制品小作坊散布于各鄉鎮,“三鄉一鎮”有24家,此次行動共取締存在無證經營,生產場所、生產加工流程、原材料、添加劑不達標等問題的豆制品小作坊11家,收繳機械設備10臺、模具50多套、黃豆500多公斤、香干等成品200多公斤,其余13家小作坊除少數搬到外縣生產外,已全部自行停產停業。目前,小作坊業主正在與沃爾德公司就有關具體合作事宜進行洽商,預計都將在2014年12月上旬前進入基地生產。對其他鄉鎮未取得相關證照的豆制品小作坊,則作出硬性規定,一律在2014年12月底前進行整改,完善條件,取得許可證后再生產,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締。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9-09)食品安全事件倒逼著我國食品相關法律的進步
- (2014-12-19)農業部:2014年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