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可以“無添加” 消費不能“無理性”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出于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考慮,對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這當然值得肯定。但我們也不能因為過于追求食品的安全性而失去基本的理性。以目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各種宣稱“無添加”“零添加”的飲料、食品來說,很多商家不過是抓住了消費者追求食品安全的心理,以玩文字游戲的方式來忽悠消費者而已。如果消費者不分青紅皂白盲目追逐,不但多花了錢,還不一定能夠換來健康。
食品可以宣稱“無添加”,但消費者卻不能“無理性”。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及防腐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物質或天然物質,標準范圍內的添加是被允許且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防腐劑,很多食物會在短時間內腐敗變質,其帶來的健康風險遠大于防腐劑本身。
作為理性的消費者,實在無須談“添”色變,而應該明白哪些是可以在食品中添加的,哪些是不能添加的。對這些信息,消費者自己當然無從知曉,所以就需要政府職能部門來告訴他們。
據了解,今年我國將開展對《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重點標準的跟蹤評價,掌握標準執行情況,分析標準執行中存在的問題,為修訂提供依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表示,為方便各方查詢使用標準,國家衛計委開發了食品添加劑標準查詢軟件,以方便民眾上網直觀查詢哪些添加劑可用。這樣一來,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或食品之前,只要掏出手機對照查詢軟件一查,就一目了然了。此做法善莫大焉。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6)南周記者蔣昕捷:理性的食品安全輿論監督需逐步實現
- (2014-12-16)食品添加劑并非工業毒物 添加劑使用應科學理性面對
- (2018-08-01)河南襄城:引導理性消費 提高防范意識
- (2014-06-16)修武縣食藥監局啟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 (2014-06-16)果殼網CEO嵇曉華:“不信任”仍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題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