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農:只有做足食品安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背景]近年來,受“速成雞”等事件影響,消費者都不敢再去吃那些雞肉了,國內肉雞行業遭遇信任危機。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以來,全國就有數千家肉雞企業倒閉,倒閉率超過30%。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愈加嚴格,唯有真正具有食品安全公信力的企業,才能在行業整合中立于不敗之地。
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輝 通訊員 高德運) 在10月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圣農一舉斬獲七項食品安全大獎。會上,圣農發展股份公司董事長傅光明率領100多位企業家宣誓:矢志確保食品安全,共鑄美麗“中國夢”。事實上,正是攜日益凸顯的食品安全之優勢,偏居閩北山區的圣農持續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特別是在去年以來低迷的市場中,獨樹一幟,實現逆勢擴張。
“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圣農發展扭虧為盈。前9月,圣農集團產值同比增長40%以上,是全國白羽肉雞行業唯一實現增長的企業。”圣農發展股份公司董秘陳劍華說。
去年以來,國內肉雞行業陷入低迷,圣農首次出現虧損。這次危機,是對肉雞行業的一次重新洗牌,凸顯了圣農的優勢——作為行業標桿,圣農快速復蘇。其中的關鍵,正在于圣農對食品安全的不懈追求。
“由于質量有保證,每次行業危機實際上都成為圣農的發展良機。”傅光明說。
9月2日,麥當勞中國公布了在華五家肉類供應商名單,圣農發展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麥當勞中國表示,所有新的供應商都必須通過29個領域的審核。圣農雞肉品質可見一斑。
作為圣農集團旗下食品深加工企業,圣農食品發展勢頭良好,前9月銷售總量33620噸,其中出口量8536噸,銷售額6.83億元,出口量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37%和10%。
“圣農能逆勢增長,在于對食品安全的極端重視,在于全球獨有的自繁、自養、自宰一體化全產業鏈模式和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傅光明說。
在這一模式下,圣農牢牢掌控了生產加工各環節的風險,避免了當前肉雞行業普遍采用的“公司+農戶”模式下個體農戶養殖行為難以監管、肉雞品質參差不齊等難題。31年來,圣農雞肉從未出現質量問題。
依靠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圣農贏得國際認證機構認可。今年初,圣農獲得瑞士SGS(瑞士通用公證行)頒發的GLOBAL GAP(全球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認證,這在國內白羽肉雞生產加工企業中還是首家。這意味著圣農雞肉獲得了全球通行證,為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便利,也為圣農今年扭虧為盈埋下伏筆。
也因為產品安全的支撐,圣農有底氣危中求機,不斷擴大產能,集聚規模優勢、品牌優勢。目前,圣農發展肉雞總產能3.1億羽,未來幾年可望擁有7.5億羽肉雞的年加工能力。同時,圣農集團品牌今年全面升級,由名企向名牌轉身,由全產業鏈向全食品領域轉身,力爭實現雞肉資源全球配置,產品熟食比例由目前的13%左右提高到60%,世界排名由現在的第13位上升到前三。
標桿何以樹起
可以說,安全是圣農模式的精髓之一。以工業化的方式發展現代肉雞產業,創造性地構建循環經濟體系,通過一體化、規?;?、標準化、品牌化和生態化運營,從根本上保證肉雞及其加工產品的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圣農走出了一條優質、高效、安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肉雞產業化之路。
正如對于人來說,身體健康是排在最前頭的1,后面都是0,有了前面這個1,后面的0才有意義;在圣農所在的行業,食品安全是最根本的1,其他都是排在是后面的0,有了這個1,后面的0才有價值,才能為企業增值。正是牢牢守住了安全這條生命線,創業31年不出現質量問題,圣農才能在每次行業危機中獨善其身,才能化危為機,不斷做大做強,在市場上持續領跑。
有了品質安全這個最大優勢的強力保障,圣農成長為“產業一體化、經營規?;?、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生態環境化”的行業標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原標題:圣農:做足食品安全好文章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28)“轉基因稻種失控”是一場食品安全事故
- (2014-08-20)“食品安全放心”是放心農貿市場創建的重要內容
- (2014-09-23)北川丘處雞生態農場農場主: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不能等、不
- (2014-11-13)我國糧食與食品安全需要“新戰略”
- (2014-11-13)專家學者在京熱議轉基因與食品安全治理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