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酒企加入反電商陣營 “抵觸”收效并不明顯
離“雙11”購物節還有不到一天的時間了,但酒企群起反對電商“雙11”傾銷的行動還在蔓延。部分中端白酒企業也加入其中。對于中端酒企參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象征意味更濃,代表行業群起發聲,此外也是為維護依然是主要銷售渠道的線下傳統經銷商利益。不過,當前市場條件下,酒企的“抵觸”收效可能并不明顯,還可能留下“干擾競爭”的印象。
對非授權銷售產品不保質量
昨日,汾酒集團的高姓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日前發布了一份針對電商的維權公告,其內容主要明確了與多家電商的關系。該公告顯示,汾酒運營的網絡電商平臺主要包括京東、天貓、1號店在內等五家旗艦店,另外,授權“京東自營”、“酒仙網”銷售汾酒產品。對于其他未授權的網絡平臺銷售的汾酒,該公司稱,不知其進貨渠道,產品質量不能保證。
在業界看來,面對電商“雙11”低價傾銷白酒的行為,汾酒的此番明確言論是代表中端白酒發聲。“汾酒屬于老名酒,區域強勢品牌,目前的行業地位屬于三線酒企。”一位長期關注白酒業發展的白姓專家如此說道。
記者從某電商平臺官方微博發布的2014年“‘雙11’官方最全爆款清單”中看到,500毫升53度汾酒青花20年市場價685元,“雙11”價258元,折扣高達3.8折。此前,記者曾從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了解到,針對“雙11”,該協會還與各大酒廠開了聯名會議,酒企們將相繼發布相關聲明。
意在維護線下傳統經銷商
相比于茅臺等酒企發聲為保價格體系,在業界看來,中端酒企參戰更多是跟進行為,博得出鏡率。“汾酒屬于價位定在中端,有沖刺次高端實力的酒企。和汾酒一樣的企業很多,它們擁有很好的品牌價值,屬于在白酒曾經的黃金期快速成長起來的一批?,F在,雖然也有高端產品,但尚無剛性需求支撐。當前市場下行、庫存量較大、酒賣不動、價格體系脆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們的發聲主要為提高曝光率、安撫經銷商、提振市場信心。”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表示。
而且在五糧液等高端酒企轉戰終端的施壓下,中端酒企維系經銷商體系似乎顯得更加必要。為此,甚至有企業敢冒高風險。汾酒三季度報告顯示,其期末應收賬款較期初暴漲6518.06%,該公司稱“主要是本期賒銷增加所致”。按照蔡學飛的解釋,酒企將產品以賒銷方式放給經銷商,但銷量在報告期內并不好,回款較為困難,造成應收賬款陡增。
另有觀點認為,中高端企業此次聯合發聲是為形成群起圍攻的陣勢,以此表達對電商低價傾銷的不滿。而這種抱團行為又被解讀為是在一味求量的電商逼迫下,酒企“傳統觀念難改”作祟。
“兩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就酒企而言,傳統線下渠道還是銷售主力,為保證業績表現,酒企肯定以線下經銷商利益為重,不會做因小失大的虧本買賣。”上述白姓專家表示。據公開數據顯示,在整個酒類交易總額中,2012年酒類電商銷售占比不足1%,2013年酒類電商占比不足2%。
恐被看做“干擾市場競爭”
在蔡學飛看來,這一次酒企與電商的糾紛實則是一場傳統渠道與新興渠道的對撞。“電商渠道強調低價走量,但對于酒企來講,其業績貢獻主要來自線下高利潤產品,他們還沉浸在傳統觀念當中。如此便形成了較大矛盾。”
而且,電商敢喊出低價,并非是為與酒企對抗。“一方面,前期的高速擴張之后,在行業急剎車形成的高庫存提供了低價的基礎,很多電商貨品來自其他經銷商拋貨。另一方面,在缺乏政務消費支撐、市場萎縮的情況下,電商低價出售屬于市場規律的結果。”白姓專家進一步解釋說。
蔡學飛對此較為贊同,他表示,酒企的群起反抗還可能會惡化消費者對酒企的認知,“認為酒企干擾了市場競爭”。所以,多位專家認為,在現在低迷市場條件下,酒企定價、維系高端的作用正在被弱化,曾經的高利潤夢很難再現,這就要求酒企們在反攻保障原有利益的同時,也應思考如何順勢而為、借力電商。
原標題:中端酒企加入反電商陣營 效果恐將適得其反

相關熱詞搜索:中端酒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