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家葡萄酒進口商、電商平臺擴大進口智利葡萄酒
據APEC會議報道,明年智利葡萄酒出口中國將實行零關稅,北京商報記者也與近期調查發現,國內多家葡萄酒進口商、葡萄酒電商平臺紛紛擴大進口智利葡萄酒。不難看出,智利葡萄酒零關稅的實施勢必將對現在國內低端葡萄酒市場排位進行重新洗牌。
據悉,根據“中智自貿協定”,中國對智利產品的關稅逐年降低,今年葡萄酒關稅已經降到1.4%,到2015年智利葡萄酒出口中國關稅將降低為零。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由于關稅的利好消息,國內許多葡萄酒進口商開始加大智利葡萄酒的進口量。許多之前只銷售法國和澳洲葡萄酒的代理商店鋪都出現了智利葡萄酒的身影。
智利葡萄酒協會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今,智利向中國出口的葡萄酒在數量和銷售額上都實現了超過25%的增長。
對此,中酒網總裁賴勁宇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中酒網打算加大智利葡萄酒的進口量,目前已經有幾家智利葡萄酒商與中酒網取得聯系,未來公司將開設智利葡萄酒專區,以滿足市場需求。
據了解,國內低檔葡萄酒市場第一把交椅長久以來被法國酒所霸占,緊隨其后的是澳洲酒,而智利一直在三四名之間徘徊。
智利葡萄酒在今年處于發力狀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同比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其中進口瓶裝酒總量同比下滑18.4%,總價值同比下滑19.8%,其中法國葡萄酒同比下降28.2%;智利葡萄酒逆勢而上,同比上升20.5%,緊隨法國,占據中國進口葡萄酒的第二把交椅。
主攻智利葡萄酒的美燦酒業總經理張攀稱,智利葡萄酒近兩年發展很快,尤其是關稅政策出臺,2013年關稅降到2.8%時,就有許多進口商和代理商入市,大家希望借智利葡萄酒彌補法國紅酒疲軟的頹勢。
對此,業內人士稱,智利葡萄酒的價格相對親民,能快速占領低端葡萄酒市場,明年零關稅政策實施,勢必將對現在低端市場格局造成影響,不夸張地說,中國低端葡萄酒市場將迎來洗牌期。
高性價比成智利酒搶占市場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智利葡萄酒價格的區間在80-200元,這個價格區間在市場上最具競爭優勢。
調查資料顯示,200元以下的葡萄酒,是經銷商最熱衷的,從價格上講這個價位也是剛開始接觸葡萄酒的消費者最容易接受的價位。
對此,張攀表示,智利葡萄酒性價比高,擁有豐富的果香和柔和的口感,很好地適應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從個人經驗判斷,大部分經銷商認為價格是智利葡萄酒最大的競爭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進口超市的葡萄酒專區發現,低端法國葡萄酒的價格一般在100-200元,智利葡萄酒的價格在80-150元。從價格方面低端法國酒已經敗下陣來。
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購買了120元的法國葡萄酒和120元的智利葡萄酒,通過品嘗,無論色澤、掛杯程度、口感,智利葡萄酒與法國葡萄酒不相上下。由于智利葡萄酒的果香口感濃郁,很多女性消費者表示更青睞智利葡萄酒。
對此,張攀表示,在低檔葡萄酒市場,從性價比角度看,法國葡萄酒很難與智利葡萄酒相抗衡。畢竟從生產成本上(土地成本、耕作成本等)智利葡萄酒更具備先天優勢,而且其豐富的果香和柔和的口感,更適合剛剛接觸葡萄酒的中國消費者。但是800元以上的中高檔葡萄酒,一定是法國葡萄酒更具優勢,品鑒葡萄酒依然是法國葡萄酒的天下。
一位從事葡萄酒進口多年的業內人士分析,除了高性價比,智利葡萄酒得以在近兩年快速占領市場的原因,還有一些運氣的成分。由于遭遇極端天氣的影響,去年歐洲多個葡萄酒產區產量下降,其中法國波爾多地區2013年產量下降1億升,減產20%,這些外在因素給新世界葡萄酒提供了發展機遇。
國內葡萄酒消費從高端向大眾游離
國內葡萄酒消費處于初級階段,大部分消費者對于葡萄酒認知很少,法國葡萄酒得益于名氣,在高、中、低市場都表現良好。然而,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認識的提高,新世界葡萄酒憑借其容易入口的口感和高性價比初露鋒芒。
專業經營南非葡萄酒的進口商姚尚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之前葡萄酒市場高端酒受追捧主要是集中在送禮和公款消費領域,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導致高端葡萄酒業績連續“跳水”,長久以來高端葡萄酒市場紅火的泡沫被捅破,大眾消費市場開始活躍。
中國行業研究網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高端葡萄酒銷量下降50%,中低端增速約為10%。受此影響,國外葡萄酒商紛紛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拓展中低端市場。
對此,張攀表示認同,大宗客戶的疲軟給高端葡萄酒市場造成重創。消費者認知程度提高,不再盲目追捧法國葡萄酒,這些因素讓類似智利葡萄酒這樣的新世界葡萄酒快速成長。
原標題:國內低檔葡萄酒洗牌在即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7)葡萄酒莊酒“標準”出爐 推動產業鏈新一輪盤整
- (2014-06-17)威龍葡萄酒業績難看 “有機”賣點OR疑點
- (2014-06-25)高端葡萄酒被打進“冷宮” 中低端葡萄酒逆襲受寵
- (2014-06-30)葡萄酒行業需加強“自律”與“他律”
- (2014-07-03)華為葡萄酒觸“電”,重點不在攘外?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