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季焜:未來20年將食物短缺 中國應著眼國內政策
同時,中國政府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環境改善,促進周邊貿易的自由化。
演講實錄:
黃季焜: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會議,我今天的報告是中國食物安全,主要講三點,改革、政策、貿易以及投資問題。在這方面主要也是講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我認為我們要好好的總結一下中國過去在食物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個方面是中國未來進入食物短缺的新時期。
第三點是在國內以及走出去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呢?我想談一些個人的觀點。隨著收入增長,需求總量和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我們要看到收入增長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增長,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大米消費、小麥消費和蔬菜消費都在下降。增長有水果、牛羊肉等奶制品增長。這些需求是國內增長?還是進口獲得的呢?
從過去30年我們農業每年增長4.65%,人口增長低于1%。每年人均的農產品供給增長率是3.65%。到底有多少進口奶呢?從80年代初到現在,整個食物的進出口情況??偟慕Y論是在過去30多年,我們還是一個進出口國家。但是最近幾年我們進口是超過了出口,引起大家很大的關注。從產品來說主要進口是兩三個產品,最主要是大豆和石油。其他像棉花和奶制品,一系列的產品也是進出口國家。
從自給率來說,大部分都是自給的,除了大豆。各位也談中國有8%的世界耕地,世界人均水資源是四分之一,人口超過了世界人口的20%。這樣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了不起。
食物安全保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驅動力是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市場改革、農業投入。我們過去的農業增長以及保障食物安全的法寶,我認為未來還要在這方面多增加投入。
未來到底發生什么變化呢?我認為我們中國過去走過兩個階段,在未來還會繼續增長。我們預計到2030年的時候,中國可能的食物增長速度減慢下來。根據我們的預測,我們認為從現在開始到未來20年,已經進入了食物供需難以平衡以及結構明顯短缺的時期。
第三個產品是奶制品,除了這三個產品以外,其他產品進口總量應該差不多。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未來食物的自給總量來說,2012年是97%,2030年還是達到93%。大家要問在20年里自給率下降4%,會不會影響中國的糧食和食物安全?我認為不會影響整個中國和世界的事務安全。
剛才看了兩三個產品,我認為大豆、玉米進口增加了,完全處于目前主要貿易伙伴,北美、南美和東歐。非洲一些國家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幫助中國走出去從國家的食物安全講,應該把重點放在幫助非洲等發展中國家。他們發展起來了,等于幫助我們間接的解決了農業安全。這些國家的耕地和生產力的提高,從基礎設施和技術進步,中國都會起很重要的進步。
今天我就談這樣三個觀點,第一個是中國過去在食物保障方面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在這些成就里面,關鍵靠幾個政策: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市場改革以及農業投入。
未來逐漸進入食物短缺階段,可能有20年左右。食物短缺對中國和世界不會造成很大的威脅,中國政府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國內政策上。企業走出去要非常慎重,從國家利益上來說應該把重點幫助非洲等發展中國家。
同時,中國政府要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環境改善,促進周邊貿易的自由化。
謝謝!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6-18)訂制農場興起 中國嘗試農業“牽手”電商新路徑
- (2014-06-18)中國雜交小麥將“種進”巴基斯坦
- (2014-07-04)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農業保險市場
- (2014-07-14)中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織密“食品安全網”
- (2014-08-14)中國填補歐美在俄的果蔬出口市場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