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有機宣傳周”,了解中歐有機產業發展

2014-10-20 10:52:40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申海鵬 付廷振 本刊記者

  9月22日,由國家認監委主辦的全國“有機宣傳周”活動在京啟動。國家認監委副主任程方出席了啟動儀式,來自質監部門、國家有機認證示范區、有機生產銷售企業、認證機構、科研院所等行業專家,以及新聞媒體、消費者代表等也參加了本次活動。此次“有機宣傳周”活動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宣傳服務活動,也是2014年全國“質量月”的重點活動項目,旨在向社會公眾普及有機知識,全面展現我國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實施成果,促進有機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本期“特別報道”欄目中,我們將和您一同走進有機產業,了解我國及歐盟有機食品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什么是有機產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及“營養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據一項針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由于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有更多的消費者愿意在安全、健康的食品購買上增加支出,或許這也是更多消費者開始關注“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以及“有機食品”的原因之一。

  所謂“有機產品”,是指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符合中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并加施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有機產品主要包括食品及棉、麻、竹、服裝、化妝品、飼料等非食品。

  在我國,作為有機產品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第一,原料必須來自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產品;第二,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產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要求;第三,生產者在有機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產、銷售檔案記錄;第四,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的認證審查。

  我國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有機產業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國家認監委負責有機產品認證活動的統一管理、綜合協調和監督工作。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統稱地方認證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所轄區域內有機產品的認證活動實施監督檢查。

  在本次“有機宣傳周”活動中,國家認監委發布了《中國有機產業發展報告》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我國首部對全國有機產業整體發展情況作出全面總結和系統研究的白皮書。

  根據白皮書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共有獲得認證的有機生產面積272.2萬公頃,有機產品生產企業7894家,有機生產基地6628個,有機加工廠3910個,有機產品覆蓋植物、動物、水產品及加工產品四大類,累計發放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約1萬張。而我國有機產品每年的銷售額約為200~300億元,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有機產品消費國。

  1 我國有機產品的地域分布

  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有機產品有效認證證書為9957張。除香港和澳門外,我國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農業生產和加工活動,獲證企業數為6051家。

  從地域上看,我國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基本上呈東多西少的特點,獲得有機證書位列前三位的省份分別是黑龍江、山東和四川(如圖1所示)。黑龍江的有機證書最多,為1157張,占我國2013年簽發的有效認證證書數量的11.6%。除黑龍江外,山東、四川、浙江、貴州、江蘇和吉林6省2013年簽發的有效證書也都在500張以上。

  2 不同類型有機產品證書的分布情況

  剛才提到,我國的有機產品覆蓋植物、動物、水產品及加工產品四大類(如表1所示),其中植物類生產證書數為6775張,占全部有機證書的比重高達68%;畜禽、水產類生產證書,分別為5.3%和3.4%,尚不足總量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見,2013年我國有機產品依然以初級產品為主,植物類產品生產的證書占很大比例,其次是加工類產品,而畜禽類和水產類產品偏少。

  3 我國有機產業的發展趨勢。

  在2004~2013年的10年間,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的證書數量不斷增加(如下頁圖2所示),從2005年不到200張有機證書,發展到了2013年的9957張,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的發展趨勢也反映了我國有機產業呈現出快速穩步的發展狀態。

  4 我國有機植物類產品發展情況

  截至2013年底,按照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進行生產的總體情況為有機植物類產品生產面積272.2萬公頃,其中有機種植的面積為128.7萬公頃,野生采集總生產面積為143.5萬公頃。有機植物產品總產量為766.5萬噸,其中有機認證產量為706.8萬噸,野生采集總產量為59.7萬噸。

  從2013年我國有機農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狀況(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不同作物分類的種植面積從大到小依次為谷物、豆類與其他油料作物、水果與堅果、青儲飼料、茶葉、蔬菜和其他植物。從有機種植生產產量上看,谷物、水果與堅果類、蔬菜類作物產量位列前三位。另外,從所種植的作物總體情況來看,轉換期種植面積占有機種植面積的33.7%;轉換期產品產量占有機產品總產量的41.8%。

  設置農場的“轉換期”是為了保證有機產品的“純潔”性。如已經使用過農藥或化肥的農場想要轉換成為有機農場,需按有機標準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并在停止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和化肥后還要經過2~3年的轉換期,才能正式成為有機農場。在轉換期間生產的產品只能作為常規產品銷售。但也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轉換期,比如野生采集的產品和基質栽培的食品食用菌就不需要轉換期。

  從有機種植面積的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來看,我國有機種植總面積從2005年的46.4萬公頃逐年增加,至2009年已增長到94萬公頃。從2009年開始有機種植面積增長幅度不大,但總趨勢還是在逐年增加。從有機作物產量上看,整體上也是呈增長趨勢。其中,2005年有機產品產量約為278萬噸,到2009年增長到415萬噸,2012年達到495萬噸,2013年增長到673萬噸。

  另外,2013年我國野生采集有機產品面積為143.5萬公頃,總產量為59.7萬噸。

  5 有機畜禽和水產產品生產狀況及趨勢

  有機畜禽和水產養殖一直是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比較薄弱的部分,主要原因是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是由出口帶動,而發達國家本身有機畜牧業較為成熟,加上我國畜產品出口較少,所以有機畜牧業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認證數量較少。但近幾年來,特別是2010年后,消費者對有機畜產品的需求推動了我國有機畜牧業的發展。

  6 有機加工產品的發展狀況

  有機加工是有機產業鏈上的必要環節,但在我國有機產業發展初期,國內有機產品市場很少,而出口的有機產品多以有機原料為主,因此我國的有機產品加工一直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基本上是簡單的清選、冷凍、脫水等環節。但隨著我國國內有機市場的發展,對食用油、酒類以及屠宰肉類等有機產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有機加工業的發展。根據白皮書的統計,2013年,有機加工產品總產量為286.4萬噸,包括266.9萬噸的有機加工產品和19.5萬噸的有機轉換加工產品。在加工產品中,谷物磨制產量最高達85.5萬噸,占總有機加工產品總量的29.9%(如圖5所示)。在2009~2013年間,有機加工產品的總體發展呈現出基本平穩的態勢。

  歐盟有機食品市場發展狀況

  在本次活動中,來自瑞士國際有機研究所的專家Matthias先生也分享了有機食品在歐洲的發展情況。據他介紹,有機農業在歐洲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食品的消費上,有機食品已經占到了很高的比例,比如有機雞蛋,在整個歐盟占據了近10%的市場份額,而在德國能夠達到20%;有機蔬菜在瑞士、德國和奧地利能夠達到8%~12%的市場占有率;對于乳制品,歐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左右,而在瑞士,可以達到10%;對于新鮮的胡蘿卜,德國的市場占有率能夠達到30%。但對于低端產品,比如有機的肉和飲料產品,其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

  2012年,歐洲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達到1120萬公頃,而亞洲只有320萬公頃。在全球有機農業的銷售方面,美國和歐洲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市場,其中,美國占全球市場的44%,歐盟占41%。

  圖6展示了歐盟從1999年到2012年有機農業種植面積的增長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歐盟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基本上保持穩步增長:從1999年的370萬公頃,發展到了2012年的1120萬公頃。

  圖7列出了從2004年到2012年歐盟有機食品市場的增長情況。從總體上看,歐盟有機食品市場也是處于穩步上升的態勢,從2004年的110億歐元,發展到2012年的228億歐元,增長了一倍多。另外,從歐盟各國有機產品銷售市場分布情況(如圖8所示)可以看出,德國、法國、英國及意大利的銷售市場所占比重較大。


  在歐洲,一些國家有機食品的種植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非常高,其中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列支敦士登、奧地利、瑞典,其占有率分別為29.6%,19.7%和15.6%;而歐盟人均消費有機食品排名的前3位國家分別是瑞士、丹麥和盧森堡。

  我國有機食品的監管

  有機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已有20多年的歷史,它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了大量優質、安全、健康的食品農產品,同時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系統的污染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給農民帶來了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在有機產業的管理方面,國家認監委自成立后積極履行政府監管職責,相繼制(修)定并發布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行政規章和技術規范,建立了國家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和以“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為一體的認證監管體系,對有機產品的種養、生產、包裝、認證、銷售環節和投入品實施全過程管理,還對有機產品實行“一品一碼”的有機碼可追溯管理,從而使我國有機產業進入規范化、法制化的發展軌道。

  有機產品認證工作的有序進行,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與監督。在本次全國“有機宣傳周”活動中,國家認監委還特別聘請了幾位來自科研機構、企業和媒體的代表及消費者個人,擔任首批“國家認監委有機產品認證社會監督員”,并向他們頒發了聘書。本刊執行主編王崇民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王崇民表示,作為一名有機產品認證社會監督員,在對有機產品認證工作進行監督的同時,還將借助《食品安全導刊》雜志和食安中國網(CNFOODSAFETY.COM)等媒體宣傳平臺,積極宣傳有機產品的相關知識和產業政策,進一步推動有機產品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中歐 宣傳周 產業發展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