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行業整合 前景不容樂觀

2014-10-09 09:46:30 來源: 食品伙伴網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比如飲料行業,上個世紀80年代,飲料企業漫山遍野,供應短缺以及暴利促使企業都紛紛建立自己的飲料廠,一時間幾千家飲料公司拔地而起。然后幾年之間內,行業迅速整合,誕生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健力寶,天府可樂,廣州亞洲汽水等十家龍頭企業,然后經過行業的不斷變革,到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飲料行業幾乎只剩下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娃哈哈,康師傅,統一,王老吉等大型飲料品牌,而且相互之間基本不競爭,而是各有自己的細分市場,比如可口可樂是汽水飲料,娃哈哈是茶飲料,康師傅主要是果汁飲料,王老吉是功能性飲料。

  成熟的飲料行業,數十家企業會占據市場絕大多數的消費版圖,正如上個世紀90年代的電器行業,21世紀初的手機行業,行業剛起步,大家一擁而上,然后大魚產生,小魚被吃,現今只剩下蘇寧國美電器大平臺,蘋果三星小米等手機品牌。而忘記了曾經中國有年銷量幾百萬部的波導手機以及口碑甚好的迪比特手機。

  葡萄酒是不是也這樣?

  而葡萄酒行業呢?根據筆者對蘇南地區(常州、無錫和蘇州)的市場走訪,得到的判斷是不會,反而預計十年之內葡萄酒變化會是:國產葡萄酒四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會增加,反而會被國內小型酒莊吞噬掉一部分市場;進口企業會產生幾個大牌,但其主要打產品市場價大致在100元左右;進口商數量總體上可能不會有太多減少,生存空間也不會受到太多擠壓。

  原因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法國作為葡萄酒王國,其葡萄酒企業發展史可能會是大部分后進的葡萄酒國家要經歷的過程。先看看法國波爾多過去150多年的變化。1855年的波爾多,據說有上千家酒莊,于是選出了61家列級酒莊;現如今一個多半世紀過去了,這61家基本沒有變化,但是波爾多的酒莊已經接近上萬家。法國葡萄酒的市場如中國一樣,前期在一直擴大,于是投入酒莊經營的人也日見其多,尤其是在二戰后的六七十年代,但是到如今,葡萄酒生產型企業的總和沒有減少,反而增多。

  原因在于,葡萄酒具有快消品和農產品的兩重性。

  作為快消品,葡萄酒和其他飲料一樣,是一種快速消費的日常飲料;作為農產品,葡萄酒又具有土地所賦予的特質。就如蘋果一樣,中國的山東,陜西、江蘇、遼寧等地都產,但是每個地方產出的風格不一樣,一方風土一方風味,但是如果將蘋果壓榨成蘋果汁,則很難區分。葡萄酒的問題就在于,不同土地上的葡萄不同,釀成的葡萄酒也不同,而且還產量有限。葡萄酒可以說是土地上長出來的快消品。所以,飲料行業整合容易,只要大資本投入,大魚能吃掉小魚,但是葡萄酒,即便大如羅斯柴爾德家族,要想在智利賣酒,也只能在當地和酒莊合作,開發出紅魔鬼;在美國開發出作品一號;在中國則正在蓬萊投資建酒莊,而不可能像可口可樂公司一樣,直接將飲料裝瓶就能銷售。

  法國經驗告訴我們:葡萄酒的農作物屬性為中小型特色酒莊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中國葡萄酒的發展,各個產區風土特色的逐漸展示,其獨特性也將更受重視,因此酒莊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多,市面上的產品也會更加琳瑯滿目。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同樣的是酒,為什么洋酒、白酒、黃酒甚至香檳之類的起泡酒,都會產生比如人頭馬、軒尼詩、五糧液、石庫門和酩悅等大企業?原因在于,這些酒都本質上都是調配酒,和產地風土等關系不大,而更和技術、調配方式和比例相關。

  其二,行業若要整合,需要相關競爭企業做市場化運作,而且有相互重疊的區域。比如說啤酒,一般都在餐飲終端和家庭消費。雪花的酒是這樣的,百威的也是,哈爾濱也不例外,所以行業里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是葡萄酒的不同在于,ASC的葡萄酒可能主要是在四星及以上的酒店銷售;卡思黛樂的葡萄酒主要在酒行銷售;某某不知名的酒莊可能是在紡織圈子銷售,因為老板是個紡織廠企業主;另一個某某品牌葡萄酒可能在茶葉店銷售,因為老板就是個茶葉商。換句話講,盡管各大商家把葡萄酒鋪到了酒店飯店和商超,但是銷量少的可憐,反而都在依賴團購和圈子客戶,當下中國的葡萄酒市場基本都是圈子市場。

  隨著葡萄酒大眾消費的到來,葡萄酒會發生一個二元變化,價格降低,品質提升,100元以內的優質葡萄酒,將成為普通百姓消費的首選,而且渠道也會成熟化,即酒店飯店和商超,而不是僅僅局限于電商(當下葡萄酒在電商領域主要是靠大眾化生存)。一旦完全大眾化和市場化,那么葡萄酒毫無疑問將會面臨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結局,誕生幾家葡萄酒的巨商大鱷,比如法國的卡思黛樂兄弟企業。

  中國葡萄酒圈子營銷的特色同樣阻礙著行業整合的步伐

  其三,國內已經形成的葡萄酒格局也不允許整合的發生。當下的進口葡萄酒市場,可以說是,但凡有些銷售渠道的實力企業,都直接從國外進口葡萄酒,不僅在一線城市普遍,而且在二三線城市也很普遍。正如無錫葡萄酒交易中心的負責人孫戈所言,那些無錫本地不能直接進口的企業,也不會在無錫本地從總代找貨源,而是去上海、深圳和廣州這三個最主要的葡萄酒進口城市尋找,目的只有一個:盡量接近一手貨源。所以,要整合,要將進口葡萄酒的主要占有份額歸入十家左右大企業,然后這些企業在各地設立總代,分銷商等,價格毫無疑問不會讓本地的酒商滿意,他們會主動尋求一手貨源,然后通過自己的圈子銷售。

  以上都是行業難以整合的軟件部分,再說說硬件,進口的門檻會降低嗎?國內發展酒莊會受政府限制嗎?廣大小酒商會放棄選酒的權利嗎?目前來看,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進口商不會少,酒莊會增加,酒商只會對低價的一手貨源感興趣。

  總而言之,中國葡萄酒市場,可能的發展是:進口商這一塊,整合較為緩慢,短時間內再難出現當年如卡思黛樂一樣的大蟒,但是在100元以下的葡萄酒方面,則極有可能產生幾家品牌企業;另一方面,會產生幾家專業從事代理進口葡萄酒的大企業,他們幫助眾多小酒商拿到一手貨源。在國產酒方面,目前的幾家龍頭企業,其葡萄酒價格繼續保持優勢,但是品質會得到提升,同時市場份額也會被眾多新興的酒莊和酒廠瓜分。

  如果您想隨時隨地了解更多關于食品相關新聞、食品安全事件及食品安全常識等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號:cnfoodsafety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葡萄酒 前景 行業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觀察網 ? 2012-2025 健食視界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2440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城通街26號院(郵編100043)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