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方便食品的變革年
康師傅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當家人一致表示,創新是企業走出困局、開辟市場、提升價值的驅動力。目前,面對市場需求的轉變,他們達成了“合作造餅”比“競爭分餅”更重要的共識,即誰率先產品創新,誰率先發現并適應市場新需求,誰就能贏得更多市場。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分析,這其中既有大背景下行業與企業生存的宿命與無奈,更有在物競天擇的生存競爭中企業家的道路選擇。而今后5~10年只要走對路,將是方便食品多元化創新與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轉型成長期。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不斷涌現的創新產品,已經預示了方便食品產業的重新發力:頑固堅持“就是這個味兒”的康師傅,以一款 “愛鮮大餐”非油炸面回應了社會的期待;統一恢復其以創新見長的傳統優勢,在8月推出了蝴蝶面體的“革面”,成為行業顛覆性創新;旺旺的方便燕麥粥、通用磨坊的水晶湯圓、思念食品的卡通包、今麥郎的麻辣香鍋面,以及玖玖愛和中糧五谷道場將非油炸面向雜糧的延伸,都意味著大企業紛紛投入到創新大潮。與此同時,新型方便食品也在悄然快速成長。
在分析方便食品產業創新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表示,2014年已經成為了方便食品的創新年,各類產品的創新開始呈現出超出以往的活躍態勢,突破性也更強。
對于方便食品,消費者普遍關心的,莫過于它的營養和安全。天津科技大學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對方便面、饅頭、米飯、包子、拉面、蛋炒飯、速凍水餃、雞肉漢堡、面包等15種市售方便餐食的營養成分等的分析,綜合評估結果是方便面的安全性比手工餐食、攤點餐食有保障得多,如考量食物的性價比,方便面無疑是物美價廉和放心的選擇,不僅提供能量,提供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而且營養比例均衡,與其他餐食不相上下。
這一研究可以科學地展示市售方便餐食的健康營養價值,其中方便面、速凍水餃等餐食都非常接近《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對膳食能量構成的推薦比例,即人體每日谷物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蛋白質的供能比應占11%~15%,脂肪的供能比不高于30%。
孫寶國在分析2014年方便食品創新趨勢時指出,對應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大企業由價格向價值的提升與創新,顯示了對行業向上引領的作用。企業創新也正成為中國方便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體,為行業增容創造了價值空間,并建議科技界予以有效對接。
他認為,首先要接地氣,讓傳統食品工業化融入百姓生活。利用創新工藝,在實現方便主食工業化的同時,使百姓在家中就可品嘗到如同現做的方便主食。
其次要聚優勢,讓產學研結合實現行業集成創新。即實現科技向行業的融和與滲透,將產業鏈中分段式的單兵突破整合成為集成式創新,使優勢力量得以聚集。
第三要循自然,創新工藝還原天然食材的美味。通過現代加工技術的創新,賦予產品更為自然、純正的風味,保留產品的天然屬性和廚房化烹調特征。
第四要富營養,多谷多糧滿足方便營養的需求。伴隨著全谷物與雜糧營養概念的興起,通過技術創新,添加更多的雜糧成分,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健康的選擇。
最后要求突破,在創新求變中讓方便食品洗新革面。即用大塊的肉、大片的蔬菜,甚至是大包的軟包裝罐頭和創新的烹飪方法,改變人們對方便食品配料小氣的原有印象。

相關熱詞搜索:方便食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