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轉基因稻種流向市場,農民偏愛“抗蟲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達,轉基因技術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已有多年經驗,轉基因食品也在逐漸被大家熟知,有些轉基因食品在中國已被允許種植,但有些轉基因食品尚未被認可,如轉基因水稻。到目前為止,我國政府并未出臺任何關于允許種植轉基因水稻的標準,也沒有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大米的商業化種植及進口,換而言之,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轉基因大米和米制品都是非法的。
北京時間7月26日,央視的《新聞調查》欄目播出了武漢轉基因稻種的內容,2014年4月,央視記者在武漢市一家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了五種大米。隨后,記者將這些大米送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進行檢測,檢測結果令人吃驚,在這五種大米中,有三種含有轉基因成分,記者發現,歐盟預警系統中所顯示的轉基因成分也大都是這一類型:BT63。
農民偏愛轉基因“抗蟲稻”
BT63是由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研發的專利轉基因抗蟲水稻,1999年研制成功,經過11年的評價論證,2009年,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獲得了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并沒有得到商業化種植的許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轉基因作物在沒有獲得商業化種植許可之前是不允許被商業化種植的。那么市場上被檢測出的含有BT63轉基因的大米來自哪里,在哪里種植,種子從何而來?記者在武漢展開了調查。
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是著名的種子一條街,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數十家種子銷售門市部。4月,正是稻子播種的季節,因為BT63轉基因水稻的特點主要是可以抗蟲害,所以在武漢種子市場上,當地人都把轉基因稻種稱為“抗蟲稻”。
記者調查發現,在江夏區段嶺廟的金星村,有不少農民正在種植轉基因水稻,他們以40元一斤的價格在金星村的種子銷售點購買種子。據了解,這種轉基因抗蟲稻在農民中很受歡迎,因為能抗螟蟲,他們可以節省出買農藥的錢和打藥的人工費用,每畝大約能省二三百塊錢,這對于一畝地毛收入只有1000多塊錢的農民來說,相當有吸引力。由于抗蟲稻在當地農民中銷路好,所以種子銷售點都愿意向農民推銷。
轉基因稻種只售給當地人
隨后記者來到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鎮,一個水稻主產區。根據在段嶺廟鎮采訪的經驗,記者作為陌生面孔很難買到轉基因稻種,所以記者找到了當地的一位農民,請她幫著到鎮上的種子銷售點去買轉基因稻種。
五里界鎮上的種子門市部大大小小有近十家,替記者買種子的農民進了一家叫做界興種子門市部的銷售點。幾分鐘后,老板轉身進入到后面的屋子,拿出了兩袋轉基因抗蟲稻種。但當記者再次進入到剛剛農民買到稻種的這家門市部,老板娘卻稱從來不賣轉基因抗蟲稻種。
隨后,記者將買到的稻種送往了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進行轉基因檢測,檢測結果表明,該稻種含有抗蟲轉基因BT63。根據記者所購買的名為“兩優江恢902”的轉基因稻種包裝上的信息,該稻種由湖南秀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轉基因大米如何被泄露擴散
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是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專利,從理論上說,市場上出現的所有含有BT63轉基因水稻的最初種子源頭就是華中農業大學,于是記者來到華農,展開調查。
張啟發,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技術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分子遺傳學和基因工程研究,BT63轉基因抗蟲稻項目的帶頭人。張啟發曾經擔任過一家名叫科尼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正是華農有意泄露出轉基因水稻的重要源頭,當地農業執法機構還因此對科尼爾公司進行了處罰,鏟除沒有按審批要求種植的轉基因水稻。
根據國家對轉基因農作物的管理規定,轉基因抗蟲水稻在獲得生物安全證書之前,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生產性試驗。2003年,農業部先后批準了2000畝農田,用于BT63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生產性試驗,數百戶農民參與其中。張啟發說,當時科尼爾公司委托別的種子公司制種,在回收種子之后,再將種子發放給農民。種子公司可以很容易地拿到BT63轉基因抗蟲稻種,進行自行育種,流入市場。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4-07-29)農業部回應武漢非法種植轉基因水稻:嚴查絕不姑息
- (2014-08-06)檢測漏洞? 多數糧食無法檢測出轉基因
- (2014-09-22)轉基因食用油標識不清 71名律師提訴訟
- (2014-10-27)使用“轉基因”食品要堅持謹慎、公開、透明原則
- (2014-11-06)中美院士回應轉基因安全:威脅是想象出來的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