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嚴打含鋁食品添加劑
編輯注:本文部分內容屬于對衛計委規定的誤讀,油條仍可添加添加硫酸鋁鉀(鉀明礬)。因為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關于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2014年第8號)規定,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而根據GB2760-2011的規定,油條屬于油炸面制品,食品分類號06.03.02.05,屬于以上規定當中例外的情形,仍可添加硫酸鋁鉀(鉀明礬)。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規定,從今年7月1日起,決定撤銷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等3種食品添加劑,不再允許膨化食品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并調整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的使用范圍,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這也就意味著,今后,油條、饅頭加工過程中禁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
發現問題可以舉報
7月10日,沈陽市藥監局決定,從即日起到9月底,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食品中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專項執法檢查,從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等環節嚴查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并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餐飲服務單位向消費者做出承諾。
市藥監局將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餐飲服務單位進行隨機檢查,對查出問題的企業單位及個人將依法進行嚴肅處理,對問題嚴重、影響惡劣的案件予以曝光。市食藥監局還將暢通投訴舉報電話“12331”及“96151”公眾舉報渠道,并根據舉報線索及時追蹤調查。
明礬主要用于面食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了解到,公告提到的5種添加劑中,酸性磷酸鋁鈉是一種膨松劑,主要用于面食;硅鋁酸鈉可用于植脂性粉末,運用于小麥粉、固體飲料、油炸薯片、復合調味料、乳粉和奶油粉;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俗稱“純膠”,是食品乳化劑和增稠劑,應用到食品中,可帶來滑爽、絲絨般的感覺。
不過,比起前三者,硫酸鋁鉀(鉀明礬)和硫酸鋁銨(銨明礬),也就是統一俗稱的明礬,才是使用最多的含鋁食品添加劑,主要作為膨松劑用于面制品。常常出現在面粉、饅頭、面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粉條、面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它面制品中。另外,為了保證面食蓬松,面食店和面包房經常使用的“泡打粉”,很多也含有明礬。
明礬便宜發面也快
7月10日,記者走訪了沈河區的幾家面食店。受訪人員均表示,老早以前就不用明礬發面了,因為早就聽說明礬有害身體,國家也不允許,已經改為使用傳統的“面起子”發面。記者發現,他們賣的面食普遍很蓬松,口感也很松軟。受訪人員表示,這都是靠手藝。但當記者提出想見證一下發面過程,卻遭到了拒絕。
一位在機關食堂工作的面點師傅表示,他認為,市面上大部分面食店的發面手法都難叫“傳統”。首先,從成本上看,明礬發面更快,一小包大概50克含明礬的泡打粉,就可以讓500克的面團迅速發酵完成,而且造價極為便宜;而用傳統的“面起子”發面,很考驗手法,還費時費力,面不能充分發開,且容易提升成本。其次,用明礬發出來的面口感很好,非常松軟。“你現在買個饅頭,兩口就能吃完,使勁捏一下,就成個小球了,自己家發面,哪有這種效果?”面點師傅說。
鋁被稱作智力殺手
鋁是人體非必需的微量元素,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規定,人體每周鋁的耐受攝入量為2毫克每公斤體重,這相當于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進去120毫克鋁不會導致鋁的蓄積。
但《中國居民膳食鋁暴露風險評估》顯示,因為喜愛面食的緣故,北方居民鋁的攝入量比南方高4倍多,約60%人的鋁攝入量超過安全值。
醫學專家表示,鋁對大腦確有損傷作用,被稱作“智力殺手”,毒性影響蛋白質合成和神經介質。膨化食品是兒童鋁攝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年齡越小的孩子相對攝入量越高,長期食用膨化食品,會造成骨骼、神經發育受損,影響智力發育。
肉眼如何判斷
含鋁食品?
據一位食品安全人士介紹,常見的包子和饅頭,加了含鋁食品添加劑的成品,看起來比較蓬松,掰開以后,發酵的氣孔比較細小均勻;相反,不用含鋁添加劑的包子和饅頭,看起來相對干癟實在,發酵的小孔也沒那么均勻漂亮,吃起來有嚼勁。面條之類的面制品,主要是看面條會不會粘連和折斷,因為有的含鋁添加劑有抗結的作用,添加了之后,能讓面制品不容易粘連。另外,消費者在購買袋裝食品時,也應查看食品成分表中有無含鋁食品添加劑。
海蜇也是含鋁“大戶”。吃海蜇前,建議反復浸泡清洗,吃時用醋浸泡,或搭配維C含量較高食物。吃海蜇前后喝牛奶,也可降低人體對鋁元素的吸收。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9-23)超市試吃食品先嘗后買受歡迎 衛生狀況令人憂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