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上市 警惕誤食毒蘑菇
近日,達州市宣漢縣桃花鄉的李艷梅一家,因誤采有毒蘑菇食用,導致家里4人中毒,一人死亡。事件發生后,上報到達州市疾控中心,該中心并采取相應措施,提醒廣大市民朋友:現已進入蘑菇上市季節,要預防誤食毒蘑菇,最好不要采摘不熟悉的蘑菇,減小中毒的幾率。中毒特點
農村家庭誤食中毒居多
達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桌介紹,食野生菌中毒的事件最近幾年都有發生。
他介紹,因為誤食毒蘑菇后情況嚴重,發生過死亡情況。但是根據多年的誤食毒蘑菇中毒事情來看,多偏向農村家庭,全家中毒情況最多,其中老人和小孩的中毒病情最為嚴重。
王卓介紹,毒蕈(xùn,即野蘑菇)中毒是因為毒蕈中有生物毒素,它能很快就進入人體血液中,引起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或者是呼吸系統等一些中毒癥狀。誤食毒蘑菇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和幻覺等癥狀,嚴重的造成心、肝、肺、腎等臟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他說:“生物毒素比以往的中毒要快,一旦耽誤了治療時間,很容易引起死亡事故。”加上農村居民對菌類的認識很不到位,在烹飪的時候沒有熟透,在中毒后不能及時就醫等,最后可能導致中毒者死亡。
識別毒蘑菇 預防在先,減少毒蘑菇中毒幾率
王卓介紹,市民可以通過觀察毒蘑菇生長地帶、顏色、形狀和分泌物等判斷蘑菇是否有毒。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蘑菇菌面顏色鮮艷、菌蓋中央呈凸狀或形狀怪異、采摘時分泌物稠濃或在空氣中易變色等毒蘑菇往往有毒,不能食用。
王卓介紹,為了減少毒蘑菇中毒幾率,市民首先不要采食或購買不認識的毒蘑菇;其次,不論是哪種毒蘑菇都要煮透炒熟,不要涼拌生吃,不能同時飲酒,因為會加快人體中的血液循環,加速中毒。再次,在學生食堂、集體食堂等集中供餐單位嚴禁加工野生蕈出售,這樣大體上能夠降低毒蘑菇中毒的幾率。
毒蘑菇中毒 應立即時到醫療機構救治
王卓建議:如果誤食毒蘑菇中毒,應立即采取刺激咽喉催吐等措施,并盡快到醫療機構救治。
一般情況下,人們誤食用毒蘑菇后,會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幻視、幻聽等不適反應,要立即到醫療機構救治。不能及時就醫的,要馬上采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洗胃等處理,如通過刺激咽喉部,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毒蘑菇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腹瀉者可讓患者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體液,防止中毒者脫水導致休克。如果一起食用過毒蘑菇并有人出現了癥狀,其余沒有出現癥狀者也要做醫學觀察。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