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標準重定能否避免酒鬼悲劇重演?
自2012年12月以來,白酒中塑化劑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最受關注的“酒鬼酒塑化劑風波”更是令白酒行業談之色變。
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的協調下,原衛生部委托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風險評估工作。
衛計委指出,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工作嚴格遵循國際通用的風險評估原則和方法,充分利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項檢測和監督抽檢數據,并考慮我國居民食物(包括白酒)消費模式和特點,科學回答DEHP和DBP的健康危害以及我國居民的膳食暴露水平及其潛在風險等問題。
衛計委指出,考慮到本次評估所涉及的食品類別和樣本量的局限性等不確定因素,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分別在 5.0mg/kg和 1.0 mg/kg以下時,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于可接受水平。
回顧,2012年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曾于11月22日發布公告,證實“酒鬼”酒塑化劑超標,確定50度酒樣品中含有塑化劑成分,其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俗稱塑化劑)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為衛生部標準0.3mg/kg的247%。
據資料顯示:當年“酒鬼塑化劑風波”造成(1)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申請股票當日起停牌;(2)2012年11月20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告,湘西自治州質監局對酒鬼酒公司進行執法檢查;(3)酒鬼酒產品在全國各大賣場等開始大量下架等現象。
有人說塑化劑標準不合理,酒鬼無辜中招;有人說塑化劑重定可能會挽救白酒行業;今天衛生部重定塑化劑影響幾何?
微酒觀察:亡羊能否補牢?塑化劑標準重定能否避免酒鬼悲劇重演?
步步驚心:從產能擔憂開始,三公打擊高端消費,塑化劑沖擊大眾消費。
去年塑化劑事件,正值白酒行業各種利空消息不斷出臺,從產能過剩的擔憂,高端白酒價格問題,多數的擔憂仍然停留在行業內部。但三公消費限制的出臺,徹底擊垮高端消費。然而行業的利空消息并沒有止于此,一個塑化劑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沖擊普通大眾的白酒安全認知。更出現了“屌絲逆襲”的一幕,水晶皇將茅臺在香港送檢,茅臺被迫召開發布會。
塑化劑事件,多數企業選擇了沉默,但行業知名人士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多數的看法認為塑化劑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白酒沒有添加塑化劑的動力。如果存在只有可能是在包裝環節,并且不會到造成人體傷害的量。更重要的是,塑化劑事件并沒有實際的傷害案例出現。
時至今日,可以明確證明行業人士判斷的正確,塑化劑事件風波已過,并沒有給行業大眾消費帶來太大的影響。消費者對這一傳統的飲料仍然保持著足夠的安全信心。但當時對酒類板塊的股市沖擊較大,A股的大牛股貴州茅臺連續下跌。
是不是多此一舉:風波已過,有沒有必要再提?
塑化劑風波事件,凸顯出國家標準的缺失。事情的風波在今天看來毫無疑問已經過去。此時衛計委出臺白酒塑化劑評估結果,有沒有必要再次重提。行業營銷專家晉育峰認為,此次行業發布的評估值標準是“健康風險可接受”標準,而不是國家標準。他表示,塑化劑風波過去良久,消費者已經逐漸淡忘,而歐美國家對塑化劑的管控標準是在上游食品接觸材料而非食品本身,出臺多此一舉。而市場層面看,此次標準公布,并沒有獲得行業太多的關注。微酒個人號的朋友圈中各行業大佬都對此事表現平淡。
微酒觀點:應對消費者負責,也規避行業未來風險!
微酒認為,雖然塑化劑事件的風波已經過去,但是白酒的塑化劑問題仍然需要給消費者一個明確且負責任的反饋。這是一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長久基石。我們認為,此次發布的評估標準是風險可接受,監管部門應制定更為有效的標準,并真正的在生產各鏈條的領域制定標準。
此次標準的發布,未來有利于規避行業的風險事件,更重要的是,雖然消費者現在已經淡忘,但是可以規避酒鬼悲劇的重演。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2-09)甜蜜素——白酒業的新塑化劑危機?
- (2017-06-08)塑料制品接觸白酒過程中塑化劑遷移研究及調控策略
- (2014-08-20)傳中糧或間接入主酒鬼酒 若并購成行酒類將再添一子
- (2015-08-19)酒鬼酒億元資金失蹤案真相大白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