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保持健康有益,但長期來看是否依然如此?
你是否一直在督促自己少吃碳水化合物,以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消耗,期望藉此控制體重、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II型糖尿病的風險?新近有研究顯示,如果你迷信那些很難記住名字的“健康飲食法”,用動物脂肪和蛋白質代替碳水化合物,可能讓自己折壽。
很多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表明,在較短的周期內,
美國哈佛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對來自“動脈硬化風險研究”項目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已在8月出版的《柳葉刀公共衛生》期刊上發表。
研究人員注意到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長期性潛在風險。他們利用統計學方法計算得出,飲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占比低于30%的50歲志愿者,預期壽命為79歲零1個月;相比之下,碳水化合物占比超過65%的人,預期壽命為82歲。
這與歐洲心臟病學會在今年8月的年會上發表的科研結論不謀而合。波蘭羅茲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從1999年至2010年收集的24825名參與者的數據,并指出:與那些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最多的人群相比,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最低的人群的死亡風險高32%,因心臟病或中風死亡的風險高50%。研究報告的主要撰寫人馬切伊·巴納赫博士表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在短期內對人體有益,但在較長的考察周期內,這種益處可能被抵消。
哈佛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的發現不止于此。此前,關于碳水化合物的研究基本沒有考慮其他食物的攝入情況,而最新的研究對作為替代品的蛋白質和脂肪進行了分類。
部分研究對象在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的同時,消耗了更多動物蛋白質和脂肪,包括牛肉、豬肉、羊肉、雞肉和奶酪。另一部分參與者選擇的是植物蛋白質和脂肪,包括堅果、花生醬、全麥面包、巧克力與蔬菜??傮w而言,前一類人比后一類人攝入的蛋白質和飽和脂肪含量高,預期壽命也較短。值得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攝入水平高低不會導致這兩類人的情況逆轉,也就是說,替代食物的類型與壽命存在實質性聯系。
事實上,人類早已意識到,以肉類尤其是紅肉、加工肉類及飽和脂肪類食物為主的食譜,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的風險。如果膳食纖維、抗氧化劑和植物中含有的其他營養素的攝入量低,患病而短壽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團隊也承認自身的工作存在局限。在25年的研究周期內,他們僅僅在項目剛開始時和6年后記錄了參與者的飲食習慣,接下來的時間內是否有所改變,尚未可知。
那么,想成為長壽之人需要做什么?別走極端。你可以攝入不超過食物總量一半的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麥這些高纖維碳水化合物,盡量從植物性食物中攝取蛋白質和脂肪。想獲取蛋白質的話,可以多考慮豆類及堅果,以及豆腐、豆豉和毛豆這些加工工序較少的食物;想獲取脂肪的話,建議食用牛油果、橄欖油、堅果油和種子油。
美國《華盛頓郵報》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8-20)攝入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能對人體健康來說是最好的飲食方式
- (2018-06-27)長壽花食品進軍中國健康廚房市場 多品類營銷滿足消費需求
- (2018-10-01)長壽的八字訣秘訣:童心、猴行、龜欲、蟻食
- (2014-11-26)姚景源:食品行業的好壞不能用百分比來衡量
- (2014-07-15)2014年中國食品飲料大會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