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創紅、黃牌自動警示管理 分級管理一目了然倒逼企業提升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2017年餐飲業零售額達794億元,共有持證餐飲單位4.6萬戶,已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原量化分級)的有4.2萬戶。按照成都自貿試驗區建設試驗的任務要求,2018年以來,市食藥監局啟動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評定(新量化分級)試點工作,量化分級由“3”變“5”,積極探索更科學高效的等級評定和管理模式,促進我市餐飲業規范化發展,助力自貿試驗區食品產業轉型升級。
行走在寬窄巷子景區內,每家餐飲店的顯眼位置都掛上了一個公示牌,明確公示了該店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從1至5,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依次升高。有了該公示,消費者便能更直觀清晰地了解該餐飲單位食品安全狀況,也有助于消費者迅速分辨、準確選擇各方評級都較優的餐飲店。
據了解,原量化分級對餐飲店的評定只設置了A、B、C(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次,分類比較粗放、籠統。原評價辦法等級劃分粗放、標準設置老化、評定過程繁瑣,已越來越不適應餐飲業多樣化的發展。因此,從今年5月開始,成都在全市22個區(市)縣開展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評定試點工作。
據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量化分級試點設置五個等級,從高到低用阿拉伯數字“5、4、3、2、1”表示,分別對應“很好、好、中等、一般、整改”五級食品安全水平。新量化分級省去動態、年度之分,極大減少了日常監督檢查記錄時間和檢查次數,提升了監管效率。
自動警示管理
倒逼餐飲企業提升
據了解,在餐飲量化升級實施過程中,成都還首創紅、黃牌自動警示管理。餐飲店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連續12個月內累計受到一次和兩次以上(含兩次)食品安全投訴舉報,且查證屬實的,分別列入黃牌、紅牌重點管理。“12個月內三次違反食品安全法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最終可由食藥監部門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據該負責人介紹,“這也是倒逼餐飲企業進行整改提升。”
與此同時,成都還大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的建設。截至今年7月,我市持證餐飲單位共實現明廚亮灶31991家,占持全市45570家持證餐飲單位的70.20%,基本涵蓋我市餐飲環節食品安全重點監管領域。
自推行新量化分級試點以來,全市940家餐飲服務單位已實行了五級量化等級評定,覆蓋了22個區(市)縣和大中小型各類餐飲業態。我市將在今年年內對學校食堂、景區景點等餐飲單位率先開展新量化分級。
成都晚報記者 章玲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8-07-20)上海網絡餐飲服務監測情況介紹 29家店鋪存在問題待整改
- (2018-07-26)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最新修訂詳情介紹 10月1日起施行
- (2018-08-07)合肥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動” :自制的涼拌菜等將重點檢查
- (2018-08-15)煙臺在全市組織開展夏季餐飲服務食品專項檢查活動
- (2018-08-17)息縣各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參加食品安全培訓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