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檢驗技術應用分析

2020-08-13 17:25:44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 陳夢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摘 要:盡管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科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但食品安全問題仍面臨著嚴峻的技術挑戰。食品安全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還會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食品安全問題已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其中,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和提高食品行業的檢驗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1 食品安全現狀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公眾對此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監管部門的壓力更是前所未有。從水產品中檢測出孔雀石綠事件,到聞之色變的“三聚氰胺”奶粉,再到蘇丹紅鴨蛋、瘦肉精、塑化劑超標、食品中農獸藥殘留、食品原料和添加劑等違規添加使用等一連串的食品安全問題被披露而出,給人們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令消費者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產生了質疑。此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與時俱進顯得尤為重要。

2 存在的問題

2.1 食品檢測設備陳舊,檢測技術落后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較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一方面,檢測標準的制定存在滯后性;另一方面,檢測設備的配備和應用能力不足,以上因素都會給食品檢測埋下潛在隱患[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檢測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大部分小型檢測機構由于資金實力不夠雄厚,對檢測設備的資金投入較少,致使儀器設備落后,從而影響了食品檢測行業的技術水平。

2.2 食品法律法規體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統化

現階段,雖然我國針對食品行業設立的法律法規數量較多,但體系標準覆蓋面并不廣泛且不全面,制定時間過早也使其系統性和完整性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例如,法律法規尚未充分彰顯新形勢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從而導致監管漏洞較多,給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機。因此,部分生產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贏得市場競爭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甚至不惜在食品中添加明令禁止的物質,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生活。此外,隨著輻照、轉基因等新技術、新產品的出現,更滋生出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

2.3 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欠缺

目前,對我國食品安全流通環節的監管在形式上較為到位,國家及地方縱向抽樣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涵蓋了絕大部分的食品類別。而事實上,很多地方依然存在部分監管程序缺失、職責邊界不清晰、責任推脫、重管輕檢等不良現象,以及分管部門的管理模式較為落后且信息溝通不及時,導致重復監管或者空白監管。例如,由于網絡的飛速發展,外賣行業的食品質量把控較為滯后,部分地區監督執法還停留在人為監管方式。

2.4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專業型人才缺乏

由于食品安全問題并未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各類高校對食品安全開設的檢測課程較少,這直接導致檢測技術專業型人才供不應求。同時,食品安全檢測對檢測人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學歷等要求相對嚴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才輸送。此外,由于食品檢測對檢測操作的要求較為嚴苛,稍有差池便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使不安全的食品被人們所食用,因此要求檢測人員在工作中要更細致、認真,并具備較強的專業性知識。當前,我國的檢測人才和專業人才相對緊缺[2]。

3 應對策略

3.1 加大新型食品檢測技術的研發投入,引進國外先進檢測設備

食品檢測技術能夠為食品安全提供技術保障,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相對滯后。為進一步滿足食品檢測發展的需求,在檢測方面應加強對新型技術的研發,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檢測技術,借鑒外國先進經驗和研發成果,不斷提升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并促進迭代設備更新。同時,還應加大對儀器檢測設備的資金投入和新型應用的開發。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當下,食品安全檢測和管控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較為普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檢測的準確率,縮短了檢測時長,更有效節約了檢測成本[3]。

3.2 建立健全食品法律法規體系,形成統一的食品檢測標準

法律法規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保障和法律依據,形成統一的標準不僅有助于檢測機構在檢測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據可依、有跡可尋,更有利于監管部門對生產廠家進行規范化管理,以及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人員的處罰力度。此舉有利于相關部門真正落實執法責任,保證其在檢測過程中有確切的參考依據,增強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讓檢測結果能夠明確判定食品成分是否符合相關標準[4]。食品法律法規體系可根據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及個性化設置以適應新發展和新要求,如對產品的生產、包裝、出廠、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建立合理、完整的標準體系,形成對食品生產全過程的監管標準體系。

3.3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細化部門監管職責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一領導,地方各級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本地食品市場進行監督和管理。針對實際工作中存在各部門交叉管理、責任落實不全的情況,要細化部門監管職責,依法辦事,進而提高相關部門的執法能力。同時,要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工作,做到無死角、全覆蓋監督,強化源頭治理,堅決把問題源頭扼殺在搖籃之中。此外,還應結合相關政府部門、檢測機構及相關食品企業,組成監察小組,定期組織實施食品風險防控等工作。

3.4 提高檢測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建立專業檢測團隊

相關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應對檢測人員進行定期培訓與考核,培養技術人員的工作責任感,提高其綜合檢測業務及專業檢測能力。與此同時,檢測人員還應熟悉食品行業國家標準,全面了解檢測知識,熟悉并掌握檢測技術,為做好每一項檢測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此外,應大力發展人才強國戰略,培養專業技術型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更好地為食品檢測行業服務。各地區也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需求建立專業檢測團隊,并加強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從而對食品行業突發性問題提供更集中有效地解決方法。

4 結語

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而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問題的預防及解決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為樹立起國民對食品行業的信心,為人民的身體健康提供保障,我國應在食品檢測行業積極探索,積極研發新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培養高素質檢測專業人才,以達到不斷推動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健康、快速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劉亞男.淺析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及建議[J].食品安全.2020.09.040.

[2] 孫娜,郭奕含,岳陽,王玉瑩.食品安全現狀及食品檢測的發展方向探究[J].分析與檢測.2019.33.051.

[3] 許審時.食品安全和食品檢測存在問題及其改進措施[J].食品安全.2020.09.013.

[4] 趙亮亮.淺談食品檢測技術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分析與檢測.2020.02.058.

陳夢(1993-),學士學位,主要從事實驗室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檢驗技術的研究。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8

備案/許可證號:京ICP備09075303號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

主辦單位名稱: 北京中商富安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1號樓10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值班電話:18500121702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