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推動農村產業融合保障農民利益

2016-02-17 10:19:10 來源: 國際商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經濟繁榮了,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了,收入自然就會增加。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2016年一號文件專門對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利益聯合機制、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提出了政策要求。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內容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到2020年農獸藥殘留限量指標基本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施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加快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動。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

  解讀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2015年我國出臺了新的《食品安全法》,被稱為是我國最嚴格的法律,但關鍵是要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安全的農產品首先是生產出來的,因此,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十分重要。再次提出加快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健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檢驗檢測體系。提出了安全食品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任務,具有實際的抓手。

  文件還提出創建優質農產品和食品品牌。自從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十二連增”,肉類、水產品、蔬菜、水果、禽蛋、棉花、油料等七種農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農產品和食品的品牌較少,知名度、美譽度不高,將農產品品牌和食品品牌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農產品和食品由數量向質量、效益、生態等轉變的重要內容。”洪濤說。

  201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統一規劃、分類推進的原則,提出推進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食品追溯體系建設、主要農業生產資料追溯體系建設。今年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健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檢測體系。

  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利益聯合機制

  內容

  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培育農民增收新模式。支持供銷合作社創辦領辦農民合作社,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分享產業鏈收益。鼓勵發展股份合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

  解讀

  為提升農民種田收入,國家持續11年主要農產品價格的最低收購價制度導致我國經濟的價格持續剛性上漲,導致我國總體的價格水平持續上漲,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持續下滑。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利益聯合機制,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馬文峰指出,應加快推行農產品的目標價格直補制度,實現保證農業生產者基本收益率條件下,實現農產品的市場,實現農業食品產業的市場化,提升農業產業的價值增值的提升,達到提高農民收入,加速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便利資金投向農村地區生產與經營,遏制大量資金農村流向城市所導致從而導致城鄉差距擴大現狀;逐步轉向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城鄉經濟的一體化的發展。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缺少有效社會化的養老保障機制,同時外出農民工無法享受工作居住地的正常的社會保障,使得農民必須最終依靠少量的承包田的作為左后的養老保障,嚴重阻礙農村地區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導致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無法適應總體經濟發展需要。

  對此,馬文峰表示,國家應較大幅度提升城鄉居民養老金保證水平,讓退休老年農民通過養老金和土地流轉收入可以有效保證老年農民老有所養,從而便利農村土地的流轉,大幅提升種植業勞動者的土地經營規模,實現農業生產的規?;蛯I化,提升農業經營利潤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內容

  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基本形成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辦好農業職業教育,將全日制農業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國家資助政策范圍。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通過5年努力使他們基本得到培訓。優化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把一部分資金用于培養職業農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職業農民養老保險辦法。

  解讀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年輕人成為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生活在農村的和從事農業的主要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誰來種地?這個問題成為我國三農領域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中國社科院農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今年一號文件部署了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工作,從培育目標、培育辦法、培育重點對象等多方面作出了很多詳細的安排。人是最活躍的生產力。培育職業農民,目的就是要從農民中培養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讓現代農業發展后繼有人。培育辦法既要利用現有的專門教育資源,又要做好短期培訓工作。培育對象應主要從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中選擇。

  從農村挑選有志于現代農業建設和有助于家鄉建設的年輕人,通過政策扶持教育來培養培訓,最終不僅可以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直接應用于現代農業建設實踐,而且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因為具有了良好的科技素質就可以更好地開展創新,甚至可能成為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是我國農業農村未來的希望。

  李國祥強調,值得注意的是,培育成就的職業農民,怎樣才能獻身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這則要求政府支農項目應向職業農民傾斜以讓職業農民能做成事,也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等以解決農業比較效益偏低問題,還需要探索讓職業農民享受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同等的社會保障以解決后顧之憂。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利益 農民 農村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