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如何認識加工肉制品致癌

2015-10-29 13:24:24 來源: 中國食品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世衛報告明確香腸火腿致癌結論引發各方熱議

  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食用經過加工的肉制品能導致腸癌,食用紅肉也有一定的可能引發癌變。

  IARC將火腿、香腸、培根和牛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入1A級“一類致癌物”名單,這類名單中還包括煙草、石棉等致癌物質。而牛肉、羊肉和豬肉等紅肉類被列入2A級“致癌可能性較高”名單。2A級物質意味著可能對人體有致癌性,而1A級物質代表與癌癥有明確關聯。該報告還稱,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會使患結直腸癌的概率增加18%。

  據悉,來自10個國家的22名專家分析了大約800份有關肉類飲食與癌癥之間關聯的研究,從而編寫出這份報告。這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首次對肉類進行評估。這一機構沒提出具

  

\

 

  問 答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

  有關吃肉增加患癌幾率問題

  問: 什么是紅肉?

  答: 紅肉是指各種哺乳動物的肌肉,如,牛肉、小牛肉、豬肉、羔羊肉、綿羊肉、馬肉、山羊肉等。

  問: 加工肉制品有哪些?

  答: 加工肉制品是指經鹽腌、腌漬、發酵、煙熏或其他方式處理過的肉類。加工肉制品的例子有熱狗(法蘭克福香腸)、火腿、香腸、腌牛肉、牛肉干等。

  問:是要停止吃所有紅肉和加工肉制品嗎?

  答: 不是。肉類對健康有益,是平衡健康飲食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但如同其他許多事情一樣,適量飲食才是最好的選擇。

  問: 如果吃了香腸等加工肉制品,就一定會得癌癥?

  答: 不是。IARC的報告說,癌癥風險隨食用量增加而增加。不存在一個低于界限就安全、高于界限就不安全的食用“閾值”。所以適量最關鍵。

  問:食用加工肉制品是否與吸煙和石棉具有同等的致癌性?

  答: 否。雖然IARC將加工肉制品列為“對人類致癌”,但這并不意味著它與煙草和石棉等物質具有同等的危險性。

  問:改變肉類的烹調方法能否改變風險級別?

  答:高溫烹調產生的化合物可增加致癌風險,但其作用尚未被人們完全了解。

  問:全球每年有多少癌癥病例是由食用加工肉制品造成的?

  答: 根據獨立學術研究組織“全球疾病負擔項目”的最新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3.4萬人死于大量食用加工肉制品導致的癌癥。將此數字與其他危險因素比較看:全球每年有100萬人死于吸煙導致的癌癥,每年約有60萬人死于酗酒導致的癌癥。

  觀 點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鐘凱:

  風險與收益并存 理性選擇加工肉類

  鐘凱表示,隨著科學的發展,一些過去不為人知的風險被揭示出來,這是很正常的。其實加工肉類列入致癌物名單并不那么意外,因為加工肉類往往要經過腌漬、煙熏、烘烤等處理,這樣的加工方式常常會產生苯并芘、雜環胺、亞硝胺等致癌物。

  鐘凱認為,致癌物并非一定導致癌癥,而是存在一個概率。研究發現,每天多吃100克紅肉或50克加工肉類的人,患癌概率高大約20%。2007年,中國城市居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在10萬分之30左右,這么算來,就算從此不再吃紅肉和加工肉類,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只能降低到10萬分之25左右。

  鐘凱強調,紅肉和加工肉類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和鐵、鋅等微量元素,雖然很難準確地計算出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少吃無妨,否則世界各國早就把它踢出膳食指南了。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育德:

  癌癥與不同人群個體情況相關

  陳育德表示,世界衛生組織這樣的機構還是第一次把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必須得有充分、實際的證據,不然會引起公眾的恐慌和食品領域的混亂。”

  陳育德分析,加工肉制品涉及肉類、加工工藝、存放時間、存放條件等多重復雜因素,癌癥與不同人群個體本身很多情況相關。他說,中國當前的研究下,致癌并未與食品直接有關聯。“抽煙引發肺癌,亞硝酸鹽與食管癌相關,但加工肉類是否與致癌有因果關聯還不好說。

  抗癌協會理事、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張蘇展:

  臘肉 火腿等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減少

  世界衛生組織所說的加工肉制品問題,可能是與新鮮肉對比,有一定道理,但對多數人而言意義不大。

  張蘇展說,從前沒冰箱,肉制品加工過程可能存在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且制作存放中可能存在隱患。而現在冷藏工藝等改善,人們不會過多依賴于臘肉、火腿等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減少。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致癌物,對普通大眾意義不大,人們只需注意適量即可。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

  或抑制豬肉制品消費 將加快飲食結構調整

  向健軍認為,該報告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豬肉制品消費,助長其他肉制品增長。“中國肉類加工企業也會受到影響,豬肉類加工企業會因此受到沖擊。”

  他還指出,這一研究結果將會加快消費者飲食結構的調整,綠色生鮮蔬菜在食品消費中的比重將會上升,而肉制品行業的結構也會有所改變,肉制品價格也會因市場需求的變化而相應調整。

  向健軍稱,這一消息會對肉業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都產生一定影響,畜牧養殖、肉類進出口也不例外。

  行 業

  中國肉類協會:

  致癌報告不科學

  中國肉類協會相關人士回應稱,這個報告是不慎重、不科學的,且報告結論不能完全代表全球科學界的觀點,肉類產品是否致癌還需進行更為全面、客觀的風險評估才能得出結論。

  對于肉制品的致癌風險,報告說,“對人類而言,有充分證據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會導致結腸癌……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一般來說,普通火腿腸的凈含量就達到70克,由此來看肉制品的致癌風險著實不小。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四川和湖南兩省是吃腌臘制品人群較集中的地區,這種消費習慣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而這兩個省份并非是我國結直腸癌高發區。

  中國肉類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認為,動物蛋白對人類的生命、生長和健康的作用是積極的、有益的,當然也需要注意平衡膳食。比如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補充動物蛋白,才可保證身體長高、增加體重,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另外,一些從事特殊職業的人群,比如運動員就更需要增加動物蛋白的攝入量,可保持體能、增強體力,進入最佳的運動狀態。

  陳偉表示,從中國肉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不一定就是壞事。他認為,首先,從業人員將更努力生產出合格優質健康的肉類產品,加快全行業提檔升級,保證肉類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的可持續性發展;其次,對肉及肉類產品安全、營養和健康的研究將進一步推進,為消費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北美肉類協會:

  致癌論斷有違常識

  北美肉類協會表示,WHO的結論是“戲劇性且過度夸大的”。該協會認為,WHO致癌的論斷有違常識,且與大量的研究結論相悖,因為這些研究都表明,肉和癌癥沒有必然的聯系。

  韓國肉類協會:

  致癌結論令人遺憾

  韓國肉類加工協會方面表示,韓國人食用加工肉制品數量較少,世衛組織研究結果與韓國沒有直接關聯。韓國人均一年加工肉制品攝取量僅為4.4公斤,遠不及報告中所提出的18.3公斤。加工肉制品和紅肉類富含五大營養成分之一的蛋白質,世衛組織不考慮蛋白質對人體的積極作用,單純地將其列為和煙草一樣的級別,令人遺憾。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肉制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