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牛肉粒 實則加工過的豬肉粒
近期,本網報道了一篇關于“牛肉干”檢測無“牛肉成分”的打假新聞,這個事件曾引起了一時的喧囂,也讓更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這些類似產品的配料表,懷疑成分真假,也確實令人憂心。
前幾日,濟寧的王先生花10萬元購買了好幾個倉庫的牛肉干,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原來,他發現這種天和隆牌牛肉干,根本就不含有牛肉。一時間,網友紛紛曬出不含牛肉的牛肉產品,其中很多牛肉粒都沒有一點兒牛肉,但是商家玩起了文字游戲,在“牛”和“肉粒”中間空上了半個格,辯稱只是“肉粒”,并不是“牛肉粒”。
牛肉干不含一絲牛肉
當天,在沈城超市,走訪者并沒有找到天和隆牌牛肉干。相關人士解釋說,看到網上的報道稱,這家生產廠家去年年中就停產了,早在去年底,牛肉干的生產許可證編號就已經過期,這樣的商品基本是進不到大型超市里面的。
不過,沈陽網友還是曬出了一些不含牛肉的牛肉干,其中,斯美味一品牛肉粒根本不含牛肉,配料表上也只是標注為精選鮮肉,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肉。許多辦公室白領表示,他們還經常從一些購物網站購買這個牌子的牛肉干。一般200克一袋,網站只賣13.8元,而且還包郵,計算下來,每500克折合34.5元,還不到市場價格的一半兒。
牛肉粒藏市場潛規則
“與牛肉干相比,牛肉粒更是很難檢測出牛肉。”一位資深行業深喉的人在網站發帖稱。當下走訪沈陽市場,果然發現了很多不含牛肉的牛肉粒。在一家超市的休閑食品區域,很多牛肉干、牛肉絲的價格都比較貴,只有一種牛肉粒的價格是8.5元,凈含量標注為150克,相當于500克只需要28元。記者仔細一看,原來“牛”和“肉粒”的中間大約空出半個字的位置,也就是說,這款商品應該理解為“XX牛牌”的肉粒。
銷售人員則認為,這種情況很正常。一位正在理貨的促銷員說:“誰都知道,蝦片里沒有蝦,雞米花不是雞肉做的,所以牛肉粒也可以沒有牛肉,就是一種市場潛規則。”
豬肉原料成本降六成
目前,在沈陽農貿市場銷售的牛肉平均價格為30.4元/500克,而豬肉的平均價格只有14.1元/500克,兩者的價格就相差一倍,而且一公斤牛肉才能做出來500克牛肉干。純牛肉干的成本,每500克要超過60元。如果使用豬肉來做肉干,一般50公斤豬肉加上糖和淀粉后,能做出30公斤的肉干。這樣算下來,每500克豬肉干成本不到25元,比牛肉干減少6成。
有些生產廠家,則使用“豬肉醬油牛肉精膏牛油”的配方,生產出所謂的“牛肉粒”,成本就更便宜了,因為肉粒使用豬肉的邊角料就可以了。但是,牛肉精膏屬于食品添加劑,讓豬肉味變成牛肉味的食用香精、IG等添加劑,如果超量和長期食用,不僅對人體有害,甚至可能致癌。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7-13)澳牛肉漲價抻緊供應鏈 加工商痛呼賣不起
- (2015-11-24)食品動態消毒機在醬牛肉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