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品加工技術需跟上國際步伐
早在2002年,農業部就制定了《全國主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水產品生產和加工要以大宗產品、低值產品和廢棄物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為重點,推進淡水魚、貝類、中上層魚類、藻類加工產業體系的建立。另外,要培植和引導一批具有活力的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加快技術改造,促進適銷對路產品的開發,不斷提高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
今天,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際貿易與合作日益廣泛,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節奏讓人們對食品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營養、保健、方便、美味、新鮮成為飲食時尚。在巨大市場需求下,我國的食品加工發展迅速,其規模、技術水平都逐漸與國際接軌。但與“水產養殖第一大國”不相稱的是,我國的水產品加工卻是食品加工領域里發展較為滯后的一個板塊。水產品加工業遭遇了哪些發展瓶頸?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一系列問題吸引著全行業關注的目光。
挑戰與機遇并存
“我國水產品加工行業整體發展態勢平穩,但現狀并不樂觀。”在全國淡水漁業發展研討會上,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和指出,“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存在六大問題:一是企業規??傮w較小,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二是行業自律不健全,行業內惡性競爭仍然存在;三是原料綜合利用率整體較低,生態環保意識仍有待提高;四是分散的家庭式生產方式難以保證產品質量和加工原料穩定性,產業發展后勁不足;五是現代物流體系尚未建立,全國水產加工品的消費氛圍尚未形成;六是財政的投入總體較少,有的地方甚至沒有。”
在崔和看來,上述六種問題,其中水產品質量問題,已成為發達國家限制我國水產品進口的理由,以致我國水產品出口比較優勢并不明顯。除此之外,發達國家還對我國水產品設置技術壁壘。通過對每批次的“被通報產品”分析,我國水產品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獸藥殘留和微生物污染問題。其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水產品質量的監督機制和檢測水平較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同時監督力度不夠、質量檢測機構少、技術水平低,而且部分企業不能嚴于律己,釀成一些惡性質量安全事件,對我國整個水產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所以,從源頭上解決我國水產品質量迫在眉睫。
“誠然,水產品加工行業存在諸多瓶頸,但打破瓶頸后獲得的巨大收益也是無法估量的。”廣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韋成昱提出了不一樣的觀點。她分析道:“國內消費人群和市場需求在發生顯著變化,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體,傳統的以鮮活產品為主的消費模式正在向產品方便化、功能化、多樣化方向轉變,這種變化為水產品加工行業提供了很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海世通主要從事南美白對蝦、深海金鯧魚的生產加工、進出口貿易。正因其公司決策層堅持看好該行業的發展前景,所以,在軟硬件上投入上也是不余遺力。如今,海事通已獲得國內《衛生注冊證書》,美國《AQSIQ HACCP驗證證書》和BRC頒發的《SGS證書》,產品銷往美國、瑞典、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 (2015-01-06)包裝飲用水國標出臺水產品不能以成分命名
- (2015-02-13)韓國KFDA新發行《水產品加工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指南》
- (2014-06-18)科技為我國包裝機械自動化發展提供空間
- (2014-07-08)淺析我國味精包裝現狀
- (2014-09-17)近年來我國包裝行業正在朝集成化發展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