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食品溯源體系,逗誰玩?

2015-07-01 09:37:45 來源: 徐州日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記者調查發現,各地食品溯源體系標準不一,企業自建的食品溯源平臺缺乏監管,衍生出借助溯源碼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亂象。有的食品張冠李戴,亂貼追溯碼;部分原產地品牌的溯源碼,變成了企業的牟利工具。更有甚者,企業提供追溯碼的定制服務,200萬個起定制,價格為0.02元~0.08元/個,產地等追溯信息卻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

  本來是證明食品清白的制度,結果卻成了橫亙在食安鏈條上的尋租新寵。2分錢一個追溯標、產地隨便寫、追溯碼成微信“吸粉器”……溯源亂象,不過就是深諳消費者對食品質量恐慌心理后,利益關聯者合謀的又一出高價催眠大戲。

  事實上,市場上早已有了帶有追溯碼的食品,號稱出了問題能查找到源頭,但真正查起來,結果未必那么硬氣、那么令人信服。

  食品溯源體系不是壞事,相反,本應是食安領域的又一道技術性防火墻。但眼下的問題是,帶有公信與公益色彩的溯源體系,被掌控在少數企業手里,遵循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溯源成了任人玩捏的橡皮泥;甚至不少正規企業,亦沒有意識到追溯制度對于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效應”的矯正意義。這里其實存在兩個層面的誤區:

  一是市場沒有意識到這是整飭秩序的機遇、而不只是增益成本的壓力。1997年,“瘋牛病”風波促使歐盟啟動了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時至今日,全球有超過40個國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溯源體系。溯源體系不僅在于讓所有生產經營者成為一根繩上的螞蚱,其實也保護了每個合法經營者不被“誤傷”的權益。

  二是職能監管沒有太上心,配套平臺始終沒有建立起來。溯源是個龐大而繁復的數據過程,它既對應著食品生產加工的標準化與規范化,也要求質監部門在大數據理念下,熟稔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構建配套制度,幫助食品企業在溯源體系中減負增效。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體系 食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