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食品抽檢“不合格”是怎么來的

2015-06-24 14:36:16 來源: 遼寧日報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前不久,我省食藥監局公布了此前進行的食品安全抽檢結果。數據顯示,在受檢的15大類、601個批次產品中,產品不合格率為5.82%。一些讀者好奇,受檢的食品到底經過了哪些流程,才會在抽檢中被判定為“合格”或“不合格”?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省食品檢驗檢測院的專業人士。

  判定某批次食品“不合格”很慎重

  “對食品安全進行抽檢,有一整套非常完備的流程,整個過程很慎重。 ”負責食品抽檢任務的省食品檢驗檢測院副院長崔松林說。

  首先是“市場買樣”,也就是基層監管執法人員會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銷售終端購買樣品,然后,將其及時送到檢測部門。

  樣品到達后,檢測人員會在樣品上加貼唯一編號,而此編號將成為樣品“身份證”,貫穿檢測始終。緊接著,檢測人員會按照食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樣品進行微生物、污染物等多方面檢測。 “食品種類不同,具體檢測方法也不同,但污染物、添加劑、致病性微生物、非食用物質這四大項,是我們對所有食品的檢測重點。 ”崔松林說。

  崔松林介紹,在對某一個項目進行檢測時,是由兩名檢驗人員共同來操作的,二人檢測結果數據符合檢測方法標準的要求,則可出具檢測結果。

  等到該樣品所有檢測項目的檢測結果出來后,將由檢驗人員對檢測結果進行整理,并把檢測結果與相應的標準逐項判定,之后,編制出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要經三遍復核:第一遍主要核對報告上的企業名稱、樣品名稱、執行標準等信息與抽樣單是否一致,以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第三遍審核通過后,檢測報告將被簽發。屆時,打印出的檢測報告將反饋給下達抽檢任務的監管部門。

  一般情況下,檢測部門20個工作日就能出具檢測報告。

  即食食品中不應發現致病性微生物

  “已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導致的。 ”崔松林說,致病性微生物是個統稱,它具體包括沙門氏菌、志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人們一旦食用這些食物,就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上吐下瀉是較為常見的癥狀。

  致病性微生物是即食食品中不允許檢出的,也就是說,即食食品中不能出現致病性微生物。那么,這些微生物從何而來呢?

  崔松林分析說,一般來講,有三種原因容易導致食品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第一種原因是企業生產衛生管理不嚴,在源頭上就出現了污染,“比如工人上完廁所沒有按要求洗手,生產設備沒有按要求清洗消毒等等。 ”

  第二種是企業熱加工滅菌工藝未達到要求,食物中的致病性微生物沒被徹底殺死。

  第三種原因是食品的包裝材料上有致病性微生物,對食品進行了二次污染,“食品的包裝袋、瓶蓋等也要消毒,如果企業沒有按要求操作,就容易出現問題。 ”

  檢測人員正在對抽檢樣品做檢測。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mytravellingguide.com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国产美女自卫慰视频福利app|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国产精品香蕉在线的人|dwoman亚洲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