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不分的包裝事故 內外兼修的包裝故事
包裝于外光鮮亮麗,里面卻因難以見到而被擔心是否敗絮其中,內外不分,易成疑慮,內外兼修,包裝良品。
奶制品包裝內外引思量
不管是紙盒裝、塑料袋裝還是塑料桶裝,在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因為用于包裝牛奶的紙盒,為了防止滲透,內外都覆了一層塑料薄膜。這三種包裝形式,與牛奶直接接觸的,都是塑料。
在消費者眼中,只將牛奶包裝分為紙盒和塑料,認為紙盒比塑料更環保,因此在購買時,會偏向紙盒裝牛奶,即使價格略貴。馬總稱,這其實只是消費者的一種心理因素,主觀上形成的一個誤區。當然,消費者如果因此而擔心牛奶的飲用安全性,是大可不必的,因為只要包裝材料得當,就能保證牛奶的品質。
在盒裝奶和袋裝奶中,奶膜的選用變得非常重要。奶膜所用到的材料多為PE共擠膜,對氧氣必須具有高阻隔性,否則會影響牛奶的保質期。供應商應嚴格使用食品級原料、環保型油墨,檢測時嚴格執行規定的標準,從而確保產品的品質。同時,油墨的選擇是另一個重點,比如苯溶性油墨,成本較低,印刷出來的圖案也更為美觀,但是現在生產商都采用醇溶性環保油墨,因為苯溶性油墨含有致癌物質,已被行業禁用。
方便面包裝之內食用有風險?
泡面碗食品安全隱患這一說法早有人在傳。近日又有吃碗裝泡面導致重疾的流言在網上流傳了。但據質監部門的專業檢測評估表示,網上流傳的說法不成立,消費者可放心食用。
從上海市質監局了解到,涂蠟工藝曾被廣泛使用于制作紙容器,但由于石蠟的熔點較低,為60攝氏度左右,因此涂蠟紙容器常用于盛裝溫度較低的食品,如冰激凌、冰水、冰可樂等。而泡面的溫度要達到90攝氏度以上,因此涂蠟紙容器并不曾用于制作方便面碗。方便面碗也曾經普遍含有聚苯乙烯(PS)發泡材質,但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進步,方便面碗的PS發泡材質逐漸被聚乙烯(PE)淋膜紙塑復合產品所替代,并無上述兩種風險。
針對網絡傳言,上海市質監局同時對68批次聚乙烯(PE)淋膜紙塑復合方便面碗開展了安全評估,分別測試其在盛裝水和油脂類食物的條件之下,加熱至100攝氏度時,是否有增塑劑、抗氧化劑、雙酚A或其他物質遷移至食品中。評估結果表明,該68批次方便面碗均未檢出上述物質遷移。
牛奶帶包裝煮易中毒?
最近網上有人說,帶著包裝煮牛奶會造成鋁中毒。因為牛奶包裝袋內側有一層鋁箔,但只有很薄的一層聚乙烯膜覆蓋。在煮的過程中,聚乙烯膜在高溫下會發生破損,導致有鋁析出,最終引起慢性鋁中毒。為此,相關人員購買了一箱牛奶進行模擬帶包裝煮牛奶的情況。分別采用不加熱、加熱2分鐘、加熱10分鐘和外包裝破損加熱四種方式進行試驗。最終帶著四個檢測樣品來到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經過工作人員的檢測,結果顯示這四種樣品都未檢出鋁超標,鋁含量都小于0.1毫克/千克。
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的專家解釋說,鋁箔包裝的最里面一層聚乙烯膜(PE膜),普通水煮沸騰的溫度不足以把它溶解和破壞,因此不會檢出鋁。鋁材料也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它并不是特別活潑的金屬。所以,僅僅通過簡單的煮沸,它是不會發生化學反應進入食品中的。不過,這種軟質材料的包裝,也是為了便于我們購買和攜帶,并不是用來作為加熱容器的。所以消費者要飲用熱牛奶的時候,還是建議從包裝袋里倒出來。另外,這種鋁箔包裝的牛奶是絕對不能用微波爐加熱的。除此之外,過度加熱牛奶從營養方面來講同樣存在影響。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