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淡飯”會增加營養不良風險 素食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健康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出于各種原因選擇素食:有些人認為素食可以預防各種疾病,有些人認為少吃脂肪有助于減肥,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趨勢。那么,素食真的像你想象的那樣健康嗎?我們應該如何吃素食?
吃素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會吃素的人能吃出好身體,不會吃的人還會吃出疾病。“粗茶淡飯”可能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
堅持“粗茶淡飯”,不吃肉類和魚類,時間一長人體最容易缺的營養素是維生素B12和n-3多不飽和脂肪酸。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紅細胞減少、心功能降低,人會出現疲勞、肌肉功能差、舌炎等癥狀,生育力也會下降。n-3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與大腦發育、心血管系統疾病、2型糖尿病、抑郁癥等多種非傳染性流行病密切相關。因此,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和心情愉快,要保持食物的多樣性。
“粗茶淡飯”還可能增加人的老化速度。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國民健康營養調查》表明,年紀越大,營養不足的人越多。原因是素食者年齡越大,熱量和營養素就越不足,人體免疫力也隨之下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風險就會變大,若高營養族群的死亡風險是1,低營養族群的風險就是2.5倍。為此,日本曾警示他們的民眾:長期營養攝取不足,死亡風險可能倍增,認知機能也會下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很多素食者并不清楚科學的配餐方法,認為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果,其他什么都不吃。其實這種錯誤的膳食結構,很容易導致營養素鐵和鋅的缺乏,出現大量脫發、皮膚松弛、身體怕冷、精神不振、內分泌紊亂等現象。
看來,這吃素也不是那么簡單的,可有些人為了養生不光是吃素,連自己喜愛的肉食都戒掉了,剛開始還能堅持幾天,一段時間之后一部分人留下了一部分人又回到之前的飲食模式中。難道吃肉和吃素就是兩個極端,不能和諧相處嗎?
吃肉就是不健康嗎?關鍵是吃法
研究表明,肉類含有多種豐富的氨基酸,它們可以使血管保持柔軟,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提高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適合各群體食用。
如果你認為吃肉會增肥、影響健康,那么可以看看日本長壽之鄉沖繩。這里的老人基本上每天都吃肉,但幾乎沒有人患心血管系統的老年病。
怎么回事呢?人家吃的肉類不是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時后在湯里加上海帶食用。肉類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其不飽和脂肪的含量明顯增加,膽固醇含量會大大下降,既含豐富的營養,又不會引起心血管疾病,被當地人稱為“營養寶庫”。
所以,不論吃素還是吃肉,重點不是吃不吃的問題,應該是怎么吃的問題。
范志紅認為,肉類當中的鐵是最容易吸收利用的,女性適量吃一些肉類,有助于補血,還可以美容。如果你不喜歡吃肉,可以多吃一些雞蛋、奶制品和豆制品,因為維生素B12不存在于純植物食品中,恰好這些食物富含B12, 每天適當的吃一些才可以保證營養充足。
如果你很喜歡素食,也應該科學合理吃素,專家建議,應少吃加工食品的數量,盡量選擇綠葉菜,將主食換成雜糧雜豆,同時補充奶類、豆類或豆制品,素食者可從這些食物中獲得人體所需的蛋白質、鈣、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D。
烹調時要控制油、鹽和糖的量,植物食材的風味通常較為清淡,只能加入大量的調味品來入味。這樣做雖然沒有動物原料,卻含有相當高的油、鹽、糖,以及增味劑,它們已經沒有素食原有的健康效應了。
如果你選擇多吃水果,那就要少吃主食了。雖然水果富含維生素,但也不要忽視其中8%以上的糖分,應通過少吃主食來防止能量過剩。果汁的含糖量在8%~16%,大量飲用有增肥的可能。
另外,吃素也不等于要生吃大量蔬菜。蔬菜中的很多營養成分通過加熱,才能很好地被胃腸吸收利用,如維生素K、胡蘿卜素等,完全生吃并不利于這類營養素的吸收。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