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危害大,糖尿病患者如何合理飲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可能導致截肢。廣州和平骨科醫院手足創傷顯微外科主任顧新清表示,去年因手足創傷導致的糖尿病患者入院治療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 - 3倍。糖尿病足是有害的,應該盡早治療。春節期間,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合理的飲食和鍛煉。
古欣慶告訴記者,糖尿病足的發生源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高,破壞人體的血管和神經系統,初期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并伴有軟弱乏力、全身瘙癢、餐后反應性低血糖和視物模糊(血糖高導致眼底動脈硬化),直到末梢神經被破壞、壞死,在外傷的誘導下,足部就會產生久治不愈的潰瘍和糜爛。糖尿病足的的早期表現有腳發涼、怕冷,皮溫低,皮膚蒼白或青紫、水腫,小腿抽筋、疼痛;出現傷口時經久難愈。此外,糖尿病還會損傷腿部和腳的神經,足部神經病變會出現異常感如疼痛、麻木、灼熱和針刺感等,因此出現上述癥狀后,應考慮糖尿病足的發生,及發現預防及時治療。
古欣慶介紹,截肢是糖尿病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并發癥,非因外傷截肢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源自糖尿病足,預計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增長至五千萬人,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他告訴記者,約有五分之一的糖尿病住院患者是因糖尿病足入院,而糖尿病足中,截肢幾率高達26.9%,且傷口將伴隨終生。目前,在再生醫療技術的支持下,除非血管、神經完全壞死的患者,基本都可以保住肢體。
糖尿病患者修腳穿鞋應謹慎
在中秋佳節,古欣慶收治了三名“爛腳”的患者,而他們自身并不清楚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僅是對自己腳傷潰爛不愈十分著急。因腳被針扎卻毫無痛感、直到家人發覺其腳上傷口潰爛惡臭的一名長者是一個典型案例,直到收治入院,他還不敢置信:“我怎么會血糖高呢?我以前都沒有糖尿病啊,醫生你是不是在嚇我?”古欣慶告訴記者,這名長者出現的正是糖尿病足的典型癥狀——因足部神經病變痛感消失、傷口經久不愈。
他指出,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包括長期血糖控制差者、糖尿病10年以上者、合并血管及神經病變者、男性吸煙者、有足部潰瘍既往史者和糖尿病的其它慢性并發癥者。同時,修腳刀、腳板挫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工具”,一旦不慎讓腳出現傷口,就會引發潰瘍和感染;此外,高跟鞋與窄面皮鞋容易導致腳面畸形,同樣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患者春節期間應避免暴飲暴食
“糖尿病可引起抑郁和焦慮等負面情緒,但負面情緒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加重病情,可能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因此患者應及時擺脫不良情緒,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古欣慶表示,教育、飲食、運動、藥物和檢測是治療糖尿病的“五套馬車”,其中,科學飲食可以減輕胰島負擔、糾正代謝紊亂,并將體重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他表示,原則上,應合理控制攝入總熱量,平衡膳食、各種營養物攝入均衡,并稱重飲食,定時定量少吃多餐,此舉可降低血糖波動。運動可以擴張肌肉血管,加強心臟活動,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合理運動有助于控制血糖、減輕體重,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可以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同時有利于疾病預防和心理健康。糖尿病人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散步、打太極等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促進自身血液循環,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臨近春節,古欣慶呼吁,糖尿病患者應避免暴飲暴食,少抽煙喝酒;社會及市民應關愛重視糖尿病足患者,發現病情及時治療,提高健康意識、定期檢查血糖指標,減少糖尿病足這種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