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依托“智慧系統”實施遠程監視 監管更透明高效
記者在蜀山區市場監管局信息中心數字監管指揮大廳看到,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即時顯示出動態視頻,餐飲等單位的人員著裝、操作流程、所處環境、物品擺放等一目了然。
“世紀星幼兒園,你園操作間的一名工作人員未戴帽子,請加強管理!”蜀山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顯示屏前喊話,他觀察到世紀星幼兒園廚房備餐人員著裝不規范,立即對園方實施遠程喊話。這位工作人員說:“全區100多家中小學、幼兒園廚房都安裝了攝像頭,通過數字監管平臺,實現后臺在線監管。”
“餐具要消毒、生熟食品要分開、分餐需設在備餐間、進廚房要穿工作服戴帽子……”蜀山區市場監管局信息中心主任戴竹君介紹說,如果發現餐飲人員存在不規范操作情況,將立刻喊話制止,并將相關情況記錄在案;對方拒不改正,將會約談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
戴竹君說:“明廚亮灶智慧監管系統”去年正式上線以來,每天24小時進行不間斷監控,工作人員以實時巡查、回放巡查等方式,與學校食堂通話達6200余次,糾正問題700余條,有效增強了食堂的自律性和規范性。目前,蜀山區已建成的141所中小學、幼兒園都已接入該系統,孩子們的餐飲安全有了可靠保證。
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強化食品安全的全方位、全流程監管
菜市場的蔬菜瓜果是否農殘超標?肉類是否含有“瘦肉精”等有害成分?腌菜醬菜中是否含有“蘇丹紅”?一間小小的“快檢室”便能解決這些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來到蜀山區潛山路上的“燕園優購農貿市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一間快檢實驗室里忙碌著。
“我們每天可以檢測15個批次的農產品,所有攤位農產品基本兩天全部檢測一次,并將檢測結果‘張榜公布’。”負責快檢室管理運營的安徽安諾食品檢測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雙強說。
“目前蜀山區已在12個市場監管所、14個農貿市場設立了快檢室,并針對普通市民免費開展‘你點我檢’‘你送我檢’活動。”蜀山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監管科科長孫亮說,市民將樣品送到快檢室檢測,長則40分鐘,最短僅需20秒結果便一目了然。
“以信息科技手段為依托的‘智慧監管’,讓食品安全監管更透明、更高效。”孫亮說。下一步,該區將加快提升智慧監管水平,如“明廚亮灶”信息化建設將“提檔升級”。“把大型餐飲單位的中央廚房、養老機構和高校的廚房接入平臺,進行后臺監管。”孫亮表示,未來該區還將把更多餐飲單位納入進來,并逐步借鑒先進地區經驗,探索在人口密集的商業綜合體或街區,設置餐飲單位“明廚亮灶”監管系統,市民點擊屏幕就能查看各個飯店后堂的情況,并可查看證照是否齊全、信用等級如何、是否接受過處罰等信息,從而決定在哪家飯店就餐。
創新監管模式和機制,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年來,合肥市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和工作機制,著力通過“智慧監管”推進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食品安全監管要充分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成果,強化監管的信息化技術保障。”合肥市食藥監局主要負責人說,該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十三五”規劃中,對“智慧監管”工程進行了總體規劃部署,通過“夯實基礎,重點建設”“穩步推廣,深化應用”“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三個階段,逐步提升“智慧監管”水平,到2020年底,建立完善功能齊備、統一高效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系統,實現“機器助人、機器換人”,全面提升“智慧食藥”監管效能。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合肥市著力在六個方面實施“智慧監管”工程。在移動執法方面,已完成省級行政執法系統項目移動終端(iPad)的配發和輪訓工作,日常監管信息錄入系統達71581家;在檢驗檢測方面,全面推行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LIMS),在全國率先配套開發并融合應用了質量管理體系信息化系統,規范了檢驗工作流程,提高了檢驗工作效率;在食品快檢方面,配套標準化農貿市場建設,實現了快檢結果和信息公開同步傳輸;在遠程監控方面,以學校和幼兒園食堂、集體供餐單位和大型餐飲等為突破口,強力推進“明廚亮灶”建設,截至2018年11月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416萬元,建成“明廚亮灶”單位3394家,其中學校和幼兒園食堂1542家,并納入了遠程監控信息化平臺;在網絡訂餐方面,通過協議引入“網絡訂餐智慧監管系統”購買服務,大力推進“以網治網”;在肉菜追溯方面,通過引入二維碼追溯技術,加速推進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二期項目建設。
“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動社會共治。”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于食品安全監管存在著社會參與度不高,群眾共治意識有限的問題,食品安全監管需要科技手段的保障,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這既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提升信息開放度、透明度,也需要不斷創新監管模式,加大宣傳引導,鼓勵市場主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進來,形成食品安全齊抓共管、共治共享的社會局面。(許蓓蓓)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