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 百余位業內人士探討網絡餐飲平臺監管
網絡餐飲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餐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也為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在近日舉行的2018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上,來自政府、行業研究機構、第三方平臺的百余位業內人士,就圍繞網絡餐飲平臺監管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偉在2018中國食品安全法治論壇上發言)
“要明確第三方平臺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建立政府部門與第三方平臺的信息共享、分擔共治機制,這樣才能合力解決網絡餐飲時代的食品安全問題。”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偉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
他指出,相關的法律法規雖要求互聯網平臺履行監管義務,但并未明確義務的執行標準,“換句話說,第三方平臺擔負起法律賦予的職責,但在實踐階段卻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與保障,這導致政府監管部門與平臺之間的責任邊界不清晰,在具體的監管中就會出現推諉扯皮的情況。”
比如,平臺有時會因未掌握商戶的真實數據而難以審核,但卻被要求實施監管責任,實際上這部分數據掌握在作為監管主體的政府部門手中,并未對平臺開放,使得平臺無從下手也無法可依。
因此,李偉認為,當前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最重要、最迫切議題是,在政府部門和第三方平臺之間建立充分高效的信息共享體系,“政府應該適當向第三方平臺開放食品安全監管數據和數據接口。”以上海為例,其監管部門就向外賣平臺開放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等級”信息。
而第三方平臺因有著其他治理主體所不具有的優勢,比如借助大數據和信息資源優勢,可打造網絡食品經營者平臺數據庫,與政府監管部門對接,實現信息的及時傳輸和共享流通。
“政府部門也應配合平臺監管,比如當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無證無照經營時,應當及時制止或處罰入網食品經營者,并將有關信息通報給平臺要求其停止為這些經營者提供服務。”李偉說,雙方應該在各司其職的前提下,信息共享,分擔共治,最大程度上化解網絡餐飲的食品安全問題。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