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鹽+多乳,“歐美型”飲食可下降早亡風險
核心提示:“歐美型”飲食多因高脂、高糖、高熱量而不利健康,但是“好這一口”的也大有人在。最近,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和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歐美型”飲食也可令早亡風險有一定的下降,關鍵在于怎么吃。
“歐美型”飲食多因高脂、高糖、高熱量而不利健康,但是“好這一口”的也大有人在。最近,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和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歐美型”飲食也可令早亡風險有一定的下降,關鍵在于怎么吃。
研究人員根據134種食品和飲料攝入量的不同,將該國居民飲食模式劃分為“傳統型”“健康型”和“歐美型”三類。他們歷時15年,對8萬名45~74歲參試者進行了有關飲食模式和早亡風險關聯性的追蹤調查。
“傳統型”飲食以米飯、菜、魚貝類、醬湯為主,攝入量與早亡風險沒有關系。“健康型”飲食以蔬菜、水果、大豆制品、薯芋類、蘑菇類、海藻、魚、綠茶為主,堅持食用者早亡風險整體降低兩成,其中,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率降低約三成,腦血管疾病降低約四成。“歐美型”飲食以肉類、加工乳肉制品、面包為主,攝入多者與少者相比,早亡風險低約一成。研究人員分析指出,“歐美型”飲食較之“傳統型”早亡風險更低,這一結果出乎許多人意料。其原因在于喜食“歐美型”餐飲的日本人,鹽分攝入量較少,且偏愛富含優質蛋白的酸奶、乳酪等乳制品。
目前,我國居民飲食偏好呈“歐美型”傾向,肥胖者數量位居全球之首,導致生活方式病的患病率大幅上升。專家表示,該新研究結果可供國人借鑒,對“歐美型”飲食進行改良,并向“健康型”飲食靠近。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